105、舞墨

作者:喵崽要吃草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决战龙腾 战场合同工 攻约梁山 我能升级万物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破灭虚空 霸体巫师 农家小福女 诸天信条

这一场祸事原本就是他们自己偷偷违背大人下的命令私自开荒引起的, 向南现在为了让他们有条活路亲自给他们挑选了开荒之地, 别说是种半亩树,就是种几亩树这几家山民也是感激不尽的。

其他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惩罚,纷纷询问向南种树有什么用。是不是种树种多了以后才有柴火?

向南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之前的一处失误, 既然北肃郡是必须要搞植树造林的,那么这种观念就该从一开始就慢慢传播下来, 而不是像之前他自己想的那样等适合种树的时候才去直接通知让大家种树。

试想想到时候大家都一头雾水,对于植树造林的意义与作用一点都不明白, 上头让他们种树他们就种树, 积极性肯定不高。

向南要的不是这种从上而下的强制性配合,而是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主动的去做这项工作。

当即向南又跟大家说了说树木的重要性,又构想了一下未来树木成林的情况又会让大家如何如何。

隔壁村的人听说县令大人在这边, 纷纷跑来围观, 大家伙听完了向南说的植树造林,之后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来。

这个问地下水灌溉真的明年就能用?那个又问苞米苗子施肥之后就发黄了咋回事, 总之问题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活生生把“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座谈会”搞成了百度百科疑难杂问小会议。

这也导致了原本准备当天下午启程返回县城的行程计划只得拖延到了第二天早上。

这一回虽然折腾了小半个月,大家回到县衙的时候都瘦了一圈,可也有很大的收获。

向南一到县衙,只顾得上回后衙洗漱换衣裳,又跟阿泽笑笑玩了一会儿, 之后连要来禀告贡院修建进程以及这段时间县城内公务的米老头跟老宋都没顾得上见一面,直接跑去后衙属于他自己的私人书房,火急火燎的给进程里的老关去了一封厚厚的信。

当然, 不意外的向南又给陈大人去了一封信夹带在里面,给老关的信向南写得比较正式,说的都是公务上的,给陈大人写的则更像家书了。

唠唠叨叨还夹带着阿泽笑笑生活中闹出的笑话,也会询问林渊在翰林院的情况,甚至还会以抱怨的语气说起在这边为了节省水大夏天的都不能像以前那样拎一桶水痛痛快快的从头冲到尾,只能用盆子打一盆底子的水拧了巾帕擦拭,勉强擦一擦。

要想用水正儿八经的洗澡,那就得半个月一个月才行。

总之说了许多废话,写信就跟两人面对面聊天似的,也难怪上次给皇上的信没有给陈大人的信厚。

写完了信早就派人送去郡城付太守那里,也跟付太守单独修书一封详细描述了一下黑石头。怎么说付蒙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上次的农耕指导手册也给付蒙那里送过一份。

若是其他当官的,在下面搞出政绩的往上面一层层传递,到最后传递到皇上手里,那份功劳里还有没有他都不一定。

向南有直接跟皇上递折子的权利,可真就单单将付蒙当做传递信件的中转站,怕是天长日久之后付蒙再性子好都会生出点不舒坦。

若是以前向南不会想到这么多,可现在向南单独在外当了段时间的官,倒是学会了很多。这边将信送出去了,向南转而抓紧时间准备将十月里要办的“秋收交流大会”给办了。

之前已经有了办这类交流会的经验,衙门里人人都能熟门熟路的干活做准备,向南这回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至少许多事只要安排下去,下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干。

不用像之前那样事事都要向南去细细的解释甚至示范,这会儿向南只需要安排下去之后再在工作空隙去转一转。

贡院已经完全翻修完毕,挖井队前两天向南不在的时候已经有两个队伍传回来好消息,说是已经挖到了地下水,下一步就是对地下进行巩固。

宋县丞当时直接派人将之前大人就准备好的“水泥”装袋用牛车一车车的往那两边拉,等向南回来了及时禀报了这事儿。

“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要奔走在野外寻找水源也辛苦,派人送点东西慰劳慰劳吧,除了挖井队,修路队那边也送。”

修路队那边分成两队,一队从大山县这边开始修,一队从前面的村落处往大山县修,两边在中间接头,成果还不错,已经从大山县修了四五个村落了,距离郡城也就还差四分之三的路程。

这个进度对向南来说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向南这边才安排了这事儿,那边就有人送了一封信来,还说衙门外另外还有两马车的东西。

“大人,衙门外来了位送信的人,说是从南边周大人府上来的。”

向南脑袋卡顿了一下,然后眼睛一亮,兴匆匆的接了信也顾不上看,就往衙门外走。

宋县丞还没见到过向南这般激动的时候,想了想,让刚送信的人将米老头找来,转头就将刚才大人吩咐给他去安排慰劳的事儿交代给了米老头。

现在贡院已经彻底完工了,米老头上回还想去书院跑,直接被向南抓住训了一顿,说了许多思想批判的话。

然后米老头没法子,只能缩着在衙门里“当牛做马”,不得不干一些超出自己职务以外的活儿。

当初知道要找教育到大山县的时候米老头就想着小地方教谕没啥活儿,为了清闲混日子,这才主动接了这扎手的活。

没想到到了这里才发现,他们这位大人是个闲不住的,成天自己忙成陀螺也就算了,但凡能用得上的人大人使唤起来是一点不手软。

宋县丞跟着向南干了这么久,这一招也学到了,对米老头使唤起来也完全没有罪恶感,暂且得了会儿空闲,宋县丞饶有兴致的瞧热闹去了。

向南急匆匆去了衙门外,还没跨过门槛就看见了台阶下束手站着位小厮,定睛一瞧,可不就是老熟人么?

来人正是周子才的小厮舞墨。

舞墨见了向南也是眉眼一抬,露出点喜色,迎着向南往前走了两步然后一躬身就要跪拜,向南一伸手就将人给拉住了,“别跪别跪,我还盼着你能给我带点好消息来呢,赶紧说说这两马车的东西都是些啥。”

舞墨跟着周子才也算是跟向南相处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对于向南的性子也是了解。先前要跪拜也就是因为现在向南当了官,说不定就有了官瘾喜欢别人给他行跪拜礼。

现在被向南拉了,舞墨也明白向南这大半年的并没有啥改变,心里这才彻底的放松了下来,顺着向南拉他的力道就往第一辆马车那里走。

“公子之前不是在帮您留意着回来的海船上的种子么?后来您又让公子找那啥土豆西红柿红薯什么的,公子派了小的时不时就去海岸口转一转,倒没想到三个月前回来的一艘海船上还真按照您描述的给找到了。”

“不过那些都是海船上的人用来当做海上食物的,也有人拿来种,可种出来全都是藤蔓没有果子,于是就没人种了。那些东西堆成一堆,我们家公子也分不清,只能将所有的都给您运来了......”

“公子想着总归要让马车跑一趟,公子惦记着北肃郡这边没啥吃的,担心您吃不好,公子就运了些粮食特产之类的。”

说是分不清,实在是因为向南画过去的那张画太抽象了,周子才拿到手之后看了半天都扭着眉头觉得是在看天书,因此周子才费劲的将所有相似的东西都给找了给向南送了过来。

另外说是送些粮食特产,事实上却是布匹绸缎干果莲子稻子这些都齐活了,另外还有一些贝壳海珍珠。

向南打开信看了才知道,那珍珠只是普通的海珍珠,色泽偏黄,基本是没人要的,不过他们那边的女子喜欢将这种珍珠碾碎成粉末状,女子水粉里加了这个东西能叫皮肤变得更好。

另外口服少许也能养颜,周子才送这个也是因为之前就知道向南喜欢给自家媳妇儿弄啥面膜,就为了让媳妇儿脸上白一些细腻一些。

向南总觉得这事儿不可能是周子才这厮想到的,应该是周子才的妻子提的。不过夫妻一体么,回头写信也感谢行之兄就够了。

南方盛产大米,因着知道向南曾经收集不同地方的玉米种子来搞那啥杂交玉米,这回周子才也将南边的青豆黄豆玉米稻谷这些粮食种子也给各自捎带了一小袋过来。

周子才也从别的地方知道皇上是因为啥才重用的向南,周子才家的老爷子还跟他偷偷说过,今年他能得皇恩入恩科进士,还是托的向南的福,让他以后好好跟向南相处。

虽然周子才这会儿做官也是累成狗,可想想若是落榜又要被老爷子丢到寒潭书院去苦读三年,周子才顿时对向南这好兄弟感激得不行。

一下子得了这么多东西,向南也是高兴,一边心里琢磨着明年试验田能增加杂交粮食实验项目。

转眼看见宋县丞出来了,向南抬手招呼宋县丞一起过来清点那些种子。

对于绫罗绸缎向南倒是没那般珍惜,对于这些种子向南却是当宝贝。

因为向南点名要要,疑似土豆红薯的东西都被好生装箱子垫了半湿泥沙,一路走了这么两个多月,居然皮都没碰坏一点。

舞墨揭开箱子,向南上前伸手拂开上面的泥沙,里面露出的果然是土豆,想着明年开春之后四五月就能将土豆给种下去,秋天就能收获一大堆的土豆让老百姓们来年不用愁没有填饱肚子的食物,向南心里又是一阵激动。

“老宋,这可是宝贝,曾经我看到过一本海外杂记,说是这东西一个土豆削着一个芽子裹了草木灰种下去,收获的时候就能收起来一串的土豆,这东西扎实,吃进肚子里饱腹感很强。”

像是缺粮食的时候还可以削芽之后再放一放让芽子长出来,这样里面的土豆还能煮了吃,又能种又能吃。

不过发芽变青的土豆也是有轻微毒性的,这个要记得在推广的时候就给大家说清楚。

宋县丞听了向南这么一说,顿时也是新奇的蹭过去伸手拿了个土豆,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又看又闻,要不是现在有外人在,宋县丞都要上嘴巴舔了。

没办法,这个习惯还是跟他家大人学来的。

因为运送得郑重,跟土豆类似的东西都分开箱子单独存放的,这一箱子的土豆也不算少。旁边的箱子舞墨又给撬开了。

向南跟过去一看,这一箱子是芋头,芋头实际上华国本土也有,不过向南不知道大业朝这边某地有没有。

一开始芋头这东西因为苗子上的粘液对于一些人来说有毒性,大家就都已经这东西是毒果,不能吃,之后经过数十年上百年的人类探索与尝试,芋头这才成功登上人们的餐桌。

芋头的生长环境要求不算高,在北肃郡这边的话,就更适合在夏天种植了,这东西房前屋后都能种,产量也不错,可以当粮食吃。

舞墨手脚麻利的将另外几个箱子也给撬开了,向南一个个查看过去,红薯有,这个就是周子才说的种出来全是藤蔓果实瘦小得很的那个。

红薯是埋在地里让其长出藤蔓,之后再剪了藤蔓去插种,可以说一个红薯就能种很宽一片地,很经济很划算。

可惜后期是需要牵腾,防止藤蔓上的根系扎根到泥土里面凭白浪费营养。中期打理的时候还要将过于茂密的藤蔓剪除一大半,以防营养全都用去长藤蔓去了。

说起打理也不难,可不知道这些的人也确实是种不出啥来的。

除了土豆山芋红薯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向南也说不出个名字来的东西,不过还有一样却是叫向南很是惊喜。

可能周子才收集的时候秉持的就是将果实长在土里的东西都给一网打尽,居然给向南弄来了小半箱的花生,这就挺好笑的了。

虽然北肃郡这边不大适合这种花生生长,不过向南还是留下了,准备费点功夫单独整治出一片适合这种花生生长的沙土地。

一种植物在不同地方多生长几年,它会自主的进行一种缓慢却又神奇的改变,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更好的在这全新的环境下顺利繁衍生长。

向南希望这些东西都能慢慢转化为最适合北肃郡环境种植的作物。

前面一辆马车运的主要就是几箱子这些东西,另外还有几布袋的粮种,后面那辆马车就要轻一些,主要是吃的玩的用的。

后面那辆马车的东西向南就没有去细细的翻看了,只叫了两个衙役出来帮忙搬去后衙,赵悦跟着大树去县城门口开意见箱取匿名信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

这些东西搬去后衙暂且往库房里一放,等夫人回来了再去整理。

另外前面这一车的种子,向南也叫了两个衙役来搬,搬的时候还一叠声的吩咐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轻拿轻放千万别碰坏了。

宋县丞看得失笑摇头,大人果然是看重这类东西,对于那绫罗绸缎的却委实太过看不上眼了。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大人,才能让大山县的老百姓那般信赖崇拜着,因为大人始终以改变大家生活环境为重,老百姓们坚信有了大人,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跟着舞墨一起来的那两个车夫被安排去了前衙客房暂时休息,舞墨单独安排了一间客房,这三人也是在路上奔波了三个来月了,现在且赶紧去洗漱一番休息休息。

晚上的时候向南叫了舞墨来后院,算是将舞墨当做故友不分身份阶级的办了一场接风宴。

舞墨在这边停留了一段时间,中间还围观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秋收后的交流大会,很是开了一番眼界,等向南这边将回信以及回礼准备好,舞墨这才跟那两位车夫一起架着马车往南边回了。

回去之后舞墨自然是将向南这边的热闹场景好一顿描述,周子才手里翻着舞墨带回来的向南专门给他送过来的“农耕指导手册一”以及先前那本宣传手册式的册子,脸上很是自豪,“不愧是本大人的好兄弟,到了那穷地方都能折腾出这么多事来。”

一旁给周子才端汤水进书房的周吴氏闻言翻了好大一个白眼,将手上的汤往周子才面前哐当一放,“你也真是够傻的,向大人特意让舞墨给你送这个册子来你以为就是让你帮他骄傲一回?我刚才都听舞墨说了,说这册子里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咱这地方,可你就不会想想也学着向大人那样开个啥交流大会,让老百姓种个地都能像那些老学究种出朵花来么?”

周吴氏不过是走到门口的时候听了一耳朵就明白了向南千里迢迢送册子的用途,偏偏这二傻子只顾着帮兄弟得瑟,半点没有联想到这些。

周吴氏这么一说,周子才委屈巴巴的嘀咕,“这不是咱这边种地的每年都能丰收么?”

还搞那些干啥?

周吴氏气得素手往腰上挂的鞭子上摸,周子才见状连忙缩着脖子吩咐舞墨给他研磨,“我、我也正有此意,咳,我这就详细的看一看,学着写一写要怎么办这个交流大会。”

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一年里直到秋收之后,悬在半空的那颗心这才放了下来,然后就是积攒些柴火准备过冬。

不过今年他们向大人一来就说了不能肆意砍伐树木,大家没法子了,正是愁得很的时候,结果没料到今年秋日里第一场寒雨下过之后,县城里又发了公告,一路往下面发,快马加鞭的请了乡长们速速往县衙里去,有关于今年大家如何过冬的事儿要开会商量。

如何过冬?这不正是大家正愁着的么?

听了这消息,亭长里长们在村民的催促下,一个个伸直了脖子的望着乡长那边,就盼着乡长赶紧回来,给他们带回确切的消息。

以向大人的性子,怕是想了法子帮他们过冬哩!

相邻推荐: 皇上,本宫很会撩逃妃:皇上,我要休了你一等宫女:皇上太腹黑皇上,将军又在爬墙了魅宠太后:皇上我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