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怒骂孔祥熙

作者:黑色的眼睛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我能升级万物 战场合同工 诸天信条 农家小福女 决战龙腾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攻约梁山 破灭虚空 霸体巫师

林伯虎、孙立人带领着中**队,在上海浴血奋战,不断地攻击日军。日军的外围防御在不断地被我军清除掉。日军也组织了多次反扑,与我军打开了阵地争夺战。

林伯虎却在这时,将坦克撤了出来。根据隆美尔的综合防御建议,坦克要尽量保留下来。日军在海上,能够很机动地选择登陆地。我军需要靠坦克和汽车运输的部队,迅速在敌军的登陆附近集结,将日军驱逐回大海中。

在进攻时,我军步兵的主要攻坚武器仍然是烟雾弹、盾牌、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林伯虎搞了一种三三制的组合,把一个班的士兵分成三个作战组,而每个作战组,有一套自己的绝招。有的组擅长用炸药包摧毁工事,有的组擅长用火焰喷射器将敌军烧得鬼哭狼嚎,有的组枪法准确,善于狙击日军,协助压制敌方火力。

在防御时,我军用沙袋布下防御工事。国民党军传统布置的沙袋工事只有一面,像一堵墙。士兵在沙袋背后反击敌军。这种工事有个大缺,就是士兵是半蹲着或站在沙袋背后,日军的步枪或机枪直射造成的威胁,但手榴弹和炮弹在我军背后爆炸时,很容易造成伤亡。

林伯虎命令布置双重沙袋,将阵地搞得想一个夹墙,又像一个升起来的壕沟。除非敌军炮弹或手榴弹直接落在夹墙内,否则很难对我军造成伤害。

日军善于近战,靠集团冲锋和拼刺刀夺取阵地。我军则加强了投手榴弹,增加在20米内的战力。我军还配备了冲锋枪,增加近战火力。我军还将机枪阵地略微往后布置,使得日军的手榴弹兵很难摧毁我机枪阵地。

日军同样擅长夜战。靠夜战攻坚也是日军克敌的诀窍之一。为了防止日军夜战突袭,我军还在阵地前燃了火把,布置了铁丝网和简易响铃。加强突前哨兵设置和巡逻。使得日军夜战不带有突然性。

我军在外围控制了发电厂,可以对阵地照明。但探照灯常开着,会被日军的狙击手打掉。林伯虎就命令部队将探照灯关闭,只待敌军冲锋时,才突然打开。日军会一时间被直射的灯光照得什么也看不见,我军则趁机毙敌。

我军在国仇家恨下,战士人人奋勇。我军人数也占优势。为了练兵,也为了保留士气,让部队休息充足,林伯虎还不断将部队换防,轮番上阵。在原时空的淞沪抗战中,我军防御时,由于采用了区域责任制,结果有的区域部队一直未与敌军接触,士兵怕与日军交锋。有的区域则反复与日军接战,部队消耗严重,弹药不济,人员过度疲劳,士气低落。当时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清除军阀势力,为了调度部队相互支援,不得不亲临上海前线指挥。

经过多次反复争夺后,日军不断退缩,逐渐失去其防御工事。但与此同时,日军的登陆计划也正在偷偷展开,我侦察机在海面上发现敌军在不断地集结战舰,却不清楚日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江浙人民在加紧抢修笕桥机场,还在修建一些临时机场。为了防备万一,一些学校,政府机构,重要的工厂等都在开始往内地转移。政府开始在可能的交战区疏散人民。刘伯承在北方也在组织学校、政府机关、工厂等内迁。中国人民开始在艰难中,吞咽战争的痛苦。

这日,周恩来却请了尧明、孔祥熙、阎锡山、邓平等,商议筹集军粮、疏散难民等大事。军政分家的好处立即体现出来了,蒋介石在前方忙军事,周恩来在后方帮助人民,稳定国家。

孔祥熙是现任财政部长,周恩来当代理总理后,却将农业部长的职务让给了阎锡山。阎锡山在山西抓“村本制”,治理农村还是有一套方法的。邓平目前主要抓的,是开放经济和国际合作。

彭德怀却从山西发来了急电,数十万大军驻扎在山西,出现粮食短缺。根据国民党的惯例,军队都拥有地方管理权,在当地自筹粮食。这种方式虽然减弱了对中央财政的依赖,也正是形成肆虐一方的军阀体系的根源。

解决办法看起来简单,粮饷都由中央发。孔祥熙这个山西富商出生的财政部长当得并不好,国税收不上来,要么粮饷发不下去,要么国库透支,就很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正处在最为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这个阶段的资本家的特色是极端自私,缺乏道德,赚取人民的血汗钱,发国难财成风。山西其实不缺粮食,但一下子增加了部队数量,又增加了各种建设工程,粮食需求在增加。商人们就趁机放大这种需求,造成恐慌心理,以谋取暴利。

阎锡山是商家出生,孔祥熙也是山西富商出生,两人在一起,其实是很容易针对商人,找到对策的。偏偏孔祥熙私心太重,有些事情涉及自身利益,而阎锡山则过于中庸,深怕太出头,得罪他人。

尧明当即采取了激将法:“对付山西商人,却是山西商人心里最清楚。只要我们的财政部长和农业部长能超越自我,在短期内,拿个临时方案出来,对付山西富商并不难。难的是制定一系列实用的长远制度,以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局部参与的方式,让国家具有对粮食交易控制的能力。”

大家对尧明的建议中的后一项感到惊讶,就向他询问其具体内容。尧明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设置任何政策,不仅要考虑可行性,还有考虑副作用,考虑制约副作用的机制。在战乱时,最简单实用的,可以称为快打斩乱麻的方法,是国家对粮食统一购销。”

尧明又道:“这种方法的弊端也很大,一刀切后,没有了差异,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人都有自私的罪性。不管是商人,还是农民,由于少了教化,自私性很强。必须承认这个现实。”

尧明又叹息道:“基督教讲究赎罪,讲究对神的信靠顺服,也尊重国家政权。其实可以帮助国家管理。若信教的人比例大,我们制定政策时,鼓励因素可以多一些,防范因素可以少一些。”

“宏观调控,则是对粮食价格波动范围进行指导。局部参与则是在某一些地区,由国家进行一些短期的购销,帮助消除流通中的堵塞。最关键的,是粮食的流通。我只想建议一些原则,具体方案嘛,不论是阎锡山先生,还是孔祥熙先生,都知道富商们是怎样钻漏洞的,也更知道如何才能堵住这些漏洞。难的却是为天下办大事,要损伤自身利益。”

阎锡山红着脸道:“尧兄的一生何求之言,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既然想求影响天下之大权势,那鸡毛蒜皮的中庸之道,早就该放下了。我只是恶习难改而已。”,他又对周恩来道:“总理放心,这件事情,我回去就认真地想一个方案。到时候还请孔部长指教。”

孔祥熙却是一直以姓“孔”而自豪的。中庸之道,原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听阎锡山如此唾弃之,不由得脸色阴阴。尧明顺便提醒,不管经营哪一个行业的商人,不仅要受管制,还要有一本营业执照,才能取得这一行业中的经营权。那些囤积粮食的富商,干脆靠法律手段,禁止其粮食经营,把这股风气先压下来。

如何安置难民又是另外一个大事情。尧明强调最基本的原则是“国家爱人民,人民才能爱国家”。原时空中国的灾荒年中,逃难的夫妻装扮成兄妹,让妻子再出去嫁人,丈夫帮人打工,变相地为了糊口而卖身为奴隶的例子真的不少。尧明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惨剧。

尧明想起了在中世纪时,法国教士让法国人种植红薯,为圣女贞德筹集军粮的故事。就建议在南方农村广泛种植红薯等经济粮食作物。邓平则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粮食作物不方便运输,必然出现让产粮地的农民吃红薯,却将大米等往外调的“逆经济”局面。中国农民的自私性是很强的,要实现这样的步骤,必须靠政府行政命令和强制。尧明则补充建议,让国家拨一部分经费普及教育,也吸引慈善和宗教机构普及教育,却从孩开始,教导他们爱国爱民。以这种方式,帮助农民理解国家的“逆经济”政策,疏导农民的心态。

同时,尧明建议推行“粮票”以及相应的配给制度,靠粮票控制粮食消费,保证有粮票的人,都能吃饱饭。并靠粮票的流通,引导粮食运输。当然,这种配给制度也有弊端,那就是若搞得太公平了,就很容易出现“吃大锅饭”的局面,弄不好,反而搞出了乌克兰式的灾荒。中国农民的自私性是很强的,政策制定不能理想化,必须考虑人的罪性。

尧明建议采取与德国类似的措施,领粮票的男人要参加义务劳动,包括修路等。其实中国正面临一个经济发展时期,只要政府组织得好,劳动力不是富裕,而是缺乏。针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形,尧明则建议不按家庭,而按人头,将妇女和孩的救济粮票直接发给妇女。妇女领取粮票和救济,则需要参加义务教育,学习文化,并教育子女。

中国人常:“不能治家,何以治国。”,然而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治家,先将女人变成生育子女、发泄**,甚至发泄心中积怨的工具。对孩子则是打骂由心,蛮不讲理,要求孩对大人盲从。如果中国人不寻求上帝,那就大错特错了。旧中国,在家里男人是上帝。在外面有权有势的人是上帝。在地方军阀是上帝。在国家独裁者是上帝。在二十一世纪嘛,独生子女是上帝。

带着相同的思维治国,可以想像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解放妇女,让妇女有真正的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却是解放中国人思想的一大根本。保护儿童权利,教育儿童,也是改变中国社会的关键。

孔祥熙面露难色,这一些政策若施行起来,自然都很好,但国家税收不到位,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便道:“中国的难民,最好不要太迁就。难民往往也是刁民。要是刁民都吃饱饭了,其他人就会不平衡,不想干活了。”

尧明一声长叹,道:“西方人手上,有本《圣经》。根据《圣经》的教义,神是这样一个牧羊人,若神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迷失了,神会暂时不管那九十九只羊,却专门去寻找那丢失的一只。我一开始也很不理解这一。”

“后来一个牧师讲道,讲联合(United)。他举了一个交响乐的例子。交响乐在一开始调音的时候,却是以最难调的乐器定基调。让所有的乐器,都将音调调到与那最难调的乐器相同的音调上。因为那最难调的都调好了,其他的乐器自然容易跟上。”

尧明又道:“我们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孔祥熙先生,你心中的自私心,我也不了。但你心中的自大,我却要。你对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有多少了解,凭什么他们是刁民?”

孔祥熙却仗着是宋霭龄的丈夫。宋霭龄原是宋家的“家主”。孔祥熙又曾经捐献资助过孙中山的革命。连孙中山都要卖他的帐,当下就拉下脸来,道:“中国的税收这么少,根本收不上来。中央财政如此困难,这些中国的内政,你这个德国人懂得太少,最好不要横加干涉。”

尧明被这话得一愣,正在习惯性地检讨自己,是不是太理想化了。邓平却拍起了桌子。“内政?中华民国有内政吗?在尧先生帮我们铲除军阀势力前,你孔祥熙能从几个省拿到税收?咱们有明确的法律吗?就算有,咱们的立法能在几个省执行?咱们的部队的军饷是怎么发的?是中央发的还是地方自己征收的?地方的豪强欺男霸女,作威作福,无法无天咱们管得了吗?国民党内越来越严重的派系对立咱们能制止吗?政府官员的**越来越严重咱们能杜绝吗?官商勾结,欺压平民的现象还少了吗?如果你不想他人过问,你先出一套让天下的人都心服口服的治国方针来。”

周恩来看见气氛不好,嘴巴动了动想劝解。邓平倔脾气来了,竟然一伸手就把他挡了回去。“这不是讨论个人尊严,甚至不是讨论国家尊严的时候。中国不改变现状就要亡国。今天借这个机会,我真的想听一听孔祥熙财长有什么办法?”

“目前国家税收年养活现役的200万军队都困难,就这么简单。现在很多地方还在继续让军队就地征集粮食。”,孔祥熙气呼呼地道。

“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不收拢地方军队,就没有可能解决税收问题。我这个财长有多大的权力?”,看见大家神色都不好,孔祥熙又开始装委屈。

“德国可以贷款帮助,国家也可以先贴钱收拢地方军队。我还可以想办法从美国进口一批粮食。但我的问题是,如果国家已经贴了半年的军饷,你还是收不到地方的税收呢?”尧明问道。

“那也有可能,地方的豪绅可能不配合。”,孔祥熙推卸道。

“你是一个不合格的财长!”,邓平再次忍不住了,斩钉截铁地骂了起来:“在回答税收问题前,心里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清楚。否则你今天来一个地方军队,明天来一个地方豪绅,一百年过去了,税收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阎锡山看见气氛不对,中庸之道的老毛病又犯了,向邓平劝解道:“孔财长情有可原,他没有权力解决地方军阀问题。”

邓平却道:“不论面临什么问题,我们都要有一个态度:那就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就是要我们去解决问题。我看不惯孔祥熙,是因为他的态度。不收拢军队就解决不了地方税收,我没有权力收拢军队,所以我无能为力。听起来合情合理。如果他每天都在所有场合叫喊收拢军队,那么他算部分尽职了。现在他一声不吭就完全错了。否则等待中国灭亡了,大家一总结才想起来税收问题,那就太晚了。”

邓平气呼呼地继续道:“他对自己的职责根本没有用心思考,碰到一个问题就停住了,而不是全面地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了,一次性解决。照他这样当行财长,今天是收拢军队问题,等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军队问题解决了,他又会土豪劣绅问题,土豪劣绅问题解决了,他又会立法执法问题,接着还会告诉大家税收合理性和比例问题,农民抗租问题,商贩偷漏税问题,税务部门腐化问题,最后还有孔二姐要生孩子,孩子要上学,长大了要娶老婆问题等等。”

邓平直率地道:“要想改变我们的政治军事弊端。必须先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那就是:老娘把我们生下来,作为男人,是让我们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提前想清楚。想好了就要像个男人的样子去做。没有条件就得去创造条件。需要支持就得向个男人一样喊出来。如果喊出来了没有人理会,就得像个男人一样去骂街,骂孙中山,骂蒋介石,骂周恩来,骂所有有权力却又不做事情的人。做事情要干净利落。要像一个天立地的男人那样清正廉洁,为国为民。总之,就是要为人民作事情,排除一切困难做事情,把事情做好,做干净利落。”

邓平这番话,把所有人都数落了一通。他还回过头来,气哼哼地盯着尧明,心:“你这个老外,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么多干什么。把经济搞好了,中国人自己知道怎么搞精神文明。”

尧明却第一个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对邓平鞠了一躬。

邓平一愣,跳起身来,然后爽直地笑道:“你这个高个子,向我这个矮个子鞠躬干什么?老子常常:天塌下来了,都有高个子着。你向我鞠躬,是不是想向我甩包袱?”。

相邻推荐: 无限人生体验师法爷的随身卡牌游戏风雨大宋漫威世界的术士万道仙师毁灭游戏世界修改超凡我家古井通武林我在九叔世界出马未来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