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进京赶考

作者:胡渣唏嘘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破灭虚空 决战龙腾 战场合同工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霸体巫师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农家小福女 我能升级万物 诸天信条 攻约梁山

九月十四,黄道在北,宜出行。

匆匆地参加过了乏善可陈的鹿鸣宴,匆匆地度过了没有亲人陪伴的重阳节,方仲永就要进京赶考去了。

其实,每当听到进京赶考这个词的时候,方仲永都莫名觉得想笑。毕竟,后世方仲永对于进京赶考的所有印象都来自于话本、戏曲或者是志怪杂谈。

大略的套路是一样的,都是一个穷书生,进京赶考,路遇富家小姐,两人便暗生情愫,一番海誓山盟之后,总会有鼻子上抹着白灰的丑角出来了,或恶霸横刀夺爱,或恶母嫌贫爱富。

穷书生在小姐嘤嘤婴的哭泣声中立下豪言壮语,誓要金榜题名,不负美人恩。后来书生果然高中状元,回乡狠狠地打了一帮反面人物的脸,抱得美人归,来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当然,也有以恐怖故事取胜的。

清人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就多以惊悚悲惨的结局收场。妖怪在脸上画了张美人的皮啦,鬼怪来诱杀书生啦,哪怕是凄美的小倩,下场也是不太好的,委实让人对进京赶考途中的艳遇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可能蒲松龄觉得自己反正也没用进京赶考的机会,就用这些凶残的鬼怪来吓唬一下满脑子不健康思想的举子。

这些故事里面的男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点,也是方仲永最不能理解的地方。您都是要进京考进士的举人了,雅致一点的说法是已经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了,怎么会缺少仆从、盘缠,以至于沦落到独自一人寄宿于寺庙之中呢?

有看官说了,你以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有后世的技能包可用,可以非常容易地就挣到大钱?

真还别说,古时候的士大夫挣钱还真是挺容易的。

以对待读书人最苛刻的明朝为例,有了秀才功名后就可以免除一切的税收、劳役,成绩优异者还有若干米粮供应(廪膳生员每月供米六斗)。

到了举人的层次就不得了,虽然《儒林外史》中范进刚一中举,就有张静斋送银子、房子的事不足为凭,但举人已经初步具有了为官的资格。不说冰敬、炭敬等潜规则性质的收入,单只乡民们为了免除苛捐杂税而投献的土地,就足够他锦衣玉食了。因为官宦的土地是不收税的,即便每年要白白地送给举人老爷一些地租,也比自己交税要划算多了。所以接纳投献并不是士大夫盘剥乡里,反而是对乡里乡亲的一种照顾。至于国家因此缺少了大批的税源,谁管呢?

在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二的唐宋时期,尤其是在标榜“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赵宋,理论上来说有了共同治理天下资格的士大夫——举人以上功名者,生活更是富足的不要不要的。

宋代官员的俸禄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大类。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 (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都由**埋单。这些福利补贴合起来蔚为壮观,比月薪高多了。

且以宋朝官制的繁杂,职官、差遣、承袭、加恩等等名目繁多的职务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绝不是只为了名帖上多几个字的,每一项职务都有相应的薪俸发放。假如清朝按宋朝的标准发工资,就和珅身上的几十个职务的工资就够乾隆皇帝喝一壶的了。

没办法,赵宋皇帝就是这么的大方,高薪养廉嘛。所以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别的朝代可能是讽刺贪腐,在宋朝只是事实的简单陈述而已。

至于陈述宋朝官场“官不聊生”的苏轼的《寒食帖》中描绘的“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其实只是对由金领高管变成看门老大爷的极端不适应而已。

史载,苏轼领了工资后,将百文一串,置于梁上,每天用竹竿挑下一串使用。单纯的以购买能力来看,百文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五十块钱。五六人花用虽不宽裕,衣食还是够的,只是想回到醇酒佳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是不太可能了。所以,方仲永觉得那家伙有卖惨的嫌疑。

已经荣幸地成为士大夫一员的方仲永是不差钱的,将近千贯的交子在手,虽不敢说天下我有,但足以保证自己在途中不露宿于荒郊野外,并在京城的生活能够过得比较惬意了。

虽然可能少了邂逅美人的机会,但方仲永此时已经在绞尽脑汁地思索尽享齐人之福的办法,艳遇着实是不敢奢求了。所以,晏居厚包了两艘画舫,一为晏氏一家使用,一艘为方仲永和曾氏兄弟乘坐时,方仲永坚持自己付了船费。

除了有钱,士大夫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有自己的班底,方仲永基本上也已经具备了——仍然是忠叔和李三两位老熟人。本以为前来送行的张攀龙会有些不快,谁知张攀龙一句“早就给你预备好了”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在送给方仲永一百贯交子的“程仪”中还很贴心地夹着忠叔的身契与李三的聘书。

至于大熊,却是以母亲病体未愈不宜远行为由暂时拒绝了跟随。方仲永虽然觉得遗憾,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也是非常强大的理由,万没有不让别人尽孝的说法。

方仲永只得对显得非常羞愧的大熊说:“侍奉母亲,乃孝义也,你无须觉得不好意思。若有一天你愿寻我,可去晏府打听我的行踪。平时也当多多砥砺,莫要就此蹉跎,平白地辜负了你一身所学。我走后,你可去木器行做工,以赡养令堂。若有难处,也可至晏府求助,我已叮嘱晏府管事对你多加照拂。”

大熊红着眼眶道:“公子对在下之恩,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方仲永道:“我也不需要你报答什么,只是觉得当今多事之秋,正是你一展所长之际。你貌似粗豪,实则有勇有谋,若是白白埋没了实在可惜。你且好自为之吧!”

心眼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奇怪的。

想的多了,别人就会说你小心眼,如付船费时晏居厚的评价;想的少了,别人就会说你缺心眼,如曾晔对方仲永花费诸多心思而没有成功地招揽大熊的评价。

方仲永却不认为自己小心眼或者缺心眼。付船费是因为手中有钱,没有白白占人便宜的道理,哪怕是朋友也没必要在钱财上纠缠不清。以自己准女婿的身份和成功的为人处世,真到需要钱的时候,不论晏家还是曾家必然会慷慨解囊。

至于对大熊招揽的失败,只能说,各有所求,或者说自己这支潜力股还没有变成一路飘红的绩优股,目前还不值得贤才纳头便拜。不是都说了嘛,真正的人才都是傲娇的,你不来个三顾四顾是轻易不会出山的。

大熊是不是贤才还待考究,忠叔和李三大概是算不上贤才了,也许只能算咸菜了。偶尔吃一下觉得挺有味道,若是天天吃甚或是当作大菜上桌肯定是不行的了。好在,忠叔勤恳且老于世故,当个管家是足够了。李三沉稳而狠辣,偶尔做些方公子不方便的勾当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当曾晔奚落方仲永肉包子打狗的时候,孝顺的大熊也没有捞着好。

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大熊跪在地上,其母正在拿拐杖揍他。

大熊觉得很委屈:“不是您老人家让我观察一下方公子的为人再决定是否投靠,而且您身体不好,我要是跟着方公子进京去了谁来照顾您?”

其母训斥道:“糊涂!侍奉母亲只是小的孝义,重振你林家的门楣才是大孝。为娘不愿意你过早跟随方公子,是担心他效仿吴起吮疽的旧事,以小恩小义拉拢于你,让你为他卖命。咱们熊家只剩下你这点骨血,若是轻易折损了你让娘怎么活。今天方公子明言是怜惜我儿之才,且又不以你拒绝为忤,更好生安排了我母子的生活,应是慷慨仁义之辈。我儿白白地错失了晋身的机遇,岂不可惜?等方公子高中之后,外放为官之时,你速去投效,务必竭尽心力,鞠躬尽瘁。”

方仲永不知道自己的大度反而让睿智的熊母反而认定自己是值得投靠的人了,即便知道他也没工夫理会了。因为他正在忙一件大事,做鱼。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作为一个长期在饭馆打工的伪厨子,方仲永对厨娘端上来的清蒸鲤鱼是不屑一顾的。鲜则鲜矣,只是那寡淡的滋味实在是不能让人胃口大开。糖醋,必须糖醋。

没有番茄酱,没关系,反正现在的糖都是红红的。用后世家常糖醋鱼的做法来上一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鱼就出锅了。再配合着油水很足的鲶鱼,用油稍微一煎,再上锅一蒸,鲜嫩爽滑,刺也少,免得扎着我家的惠子。至于谁吃,当然是俺家的惠子吃了,晏居厚、曾晔等,你个大老爷们吃什么糖醋鱼?

想吃鱼,水煮鱼了解一下。

刚好船家捞上一条十来斤的草鱼,切成双飞片,勾芡,鱼骨熬汤,做麻辣油。什么,没辣椒,用茱萸代替,再多放些花椒去湿气。几人围着锅子,吃得嘴说话都不利索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麻的。

王氏和晏溶月等一帮女眷吃着糖醋鱼、蒸鲶鱼,佐些米酒下饭,也是吃得不亦乐乎。

王氏还打趣道:“我们今天都是沾了惠子的光,要不然方公子只怕不会给咱们做这么好吃的饭菜!”

晏溶月羞道:“哪有!要不让方公子多做几条送过来,一人一条就是了。”(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 重生八零福气包这胖子有毒隋唐君子演义我能复制一切技能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天价萌宝:总裁爹地超给力虎婿快穿之渣男洗白实录荒诞剧场快穿之男神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