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作者:木段落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农家小福女 霸体巫师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破灭虚空 我能升级万物 决战龙腾 战场合同工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攻约梁山 诸天信条

左良玉前脚刚走,顺带一把火把武昌烧个干净。后脚李自成就趁着这个机会占据了余烬未灭的武昌城。

由于将领们还是有些意见,李自成临时决定分兵三路。

一是他带领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郝摇旗等率大军自承天先行;二支是刘宗敏统步兵、家属后发;三支是李过、高一功率军自荆州行进。

左良玉虽然东进以避李自成锋芒,但还是留了后手防止李自成对他的后卫搞突然袭击。

副将马进忠、参将王允成奉命在武昌西面拖延时间。

李自成到达潜江和沔阳之间后,同两人交战一番。在击败左部马进忠、王允成的军队后,行进到武昌西南部地区。

这一个月里,多铎大军已经分兵破南阳等城,逼近长江一线。

阿济格由陕西入湖广追击的部队,也很快要进入襄阳一线。

由于武昌已经处于无人防守状态,李自成轻松进入了这里,不久,就把武昌改为瑞符县。

目前,他带来的这几十万人,唯一的问题就是,没粮食吃。

为什么没有?

因为左良玉全带走了!

更糟糕的是,阿济格很快也追过来了。李自成二十四日入武昌,二十六日,就收到了阿济格快要逼近襄阳的消息。

李自成对于武昌还是很看重的,在这里,他不仅改了地名,下设各级官员,还额外运铜炭铸永昌钱。

另外又打算夺舟南下,取宣歙。李自成告诉田见秀等人说:“西北虽然搞不定了,但东南方向会是新的开始。”

于是,他便在此地驻扎了二十多天。

这二十多天可以说是李自成最安稳的日子,如果不是阿济格来势异常凶猛的话,他的这一现状是完全可以继续下去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

大明王朝最大的表面掘墓人,无异于闯王李自成:从被崇祯打得只剩下十八人跑进商洛山躲猫猫,再到以百万大军规模席卷北方,兵不血刃杀进北京,活活逼得崇祯上了吊。

这神奇过程,后世读史书的,都常惊讶的回不过神来。哪怕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的朱元璋,也没这狂飙火箭速度。

可是,正应了欧阳修老夫子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要拿盖房子来类比的话,朱元璋是盖石头房子的,那是一砖一瓦打牢靠,盖一座房子就管保用三百年,工程质量十分靠谱。而李自成是盖草房子,狂风一吹,稀里哗啦的倒了一片。

当然最关键一条,还是老毛病不改。李自成说是能打仗,其实多年以来,一直还都是流动作战的套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更是习惯性动作。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者,都极难克服的顽症:流寇作风。

真正把这顽症攻克的,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但这二位,一位虽不怎么会带兵,麾下却有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另一位却是无师自通,堪称十四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家。

到李自成这一辈,就不行了。

因为李自成的大军,本身就是个滚雪球膨胀的大杂烩,里面鱼龙混杂,当年为了拉队伍,阿猫阿狗都收。这些货色一帆风顺的时候,还猛的像虎狼,一旦稍有挫折,立刻现形成猫狗。

李自成对这条,脑袋却极不清楚,身为农民起义领袖,他缺少一个帝王应有的权力博弈心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非常的粗线条。杀李岩,毁西安,沿途搜掠,全然不顾自己曾经为贫苦大众立下的誓言。

以及到了现在的优柔寡断,昏头糊脑。

李自成的个人带兵水平,一直就是个游击队档次,麾下的刘宗敏等人,跟韩信更差着档次。

之前起来的猛,与其说是他会打,不如说是明朝已经被严重放血,变得极度不会打。

因此哪怕攻克北京,逼死崇祯,李自成看似高歌猛进的农民军,战斗力其实还是虚假繁荣。

所以在之前的山海关之战,虽然后世许多同情农民起义的学者,找出了各种失败理由。

但根子上就一条:打不过。

当时士气高涨的时候都打不过,这时士气低落,自然更打不过。打不过就跑的毛病,也就集体发作,即使李自成本人也拦不住。

虽然说武昌的确是个好地方,然而事实上,放弃襄阳后果是很严重的。

四月初的时候,因为没有屏障,清军只用了一天就到达了武昌城外,摆出了进攻的架势。

刘芳亮、田见秀领兵五千出战,均被清军击败。

李自成惧意横生,放弃了武昌,踉跄东下。

他的十几万大军既无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又要保护着随军家属,随行随在各地杀掠筹粮,队伍混乱不堪,指挥失灵。

李自成带着自己麾下的能战力量辗转南下江西一带,却浑然忘记了刘宗敏他们。

而与此同时,左良玉的军队也已经到达了九江。

只不过他的军队里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湖广巡抚何腾蛟自从被胁迫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逃走。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来了。虽然方式有点不雅观------他是趁着守卫人员不注意,跳江而逃的。

也正是他的逃亡,让世人得以知道,李自成五十万大军的消亡、溃散到底是一副怎么样的场面。

“天意要灭亡闯贼,闯贼李自成仅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察看地形,不承想伏兵四起,闯贼李自成被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是闯贼李自成的养子,策马率先逃逸,闯贼李自成的卫士刘伴当驰马追着大呼:“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幸存。”

在何腾蛟后来给朱聿键的奏疏中这样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然,李自成究竟如何,这是后话。至少在这时候,他还能从容的逃离阿济格的追击,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而比他更不幸运的人,此刻正在九江城下烦恼。

…………………………………………………………………

(分割线以下,为可供借鉴的资料部分,不小心贴了上来,请大家见谅。书友们也可以看看,毕竟本书基本是依照这些史实外加自己的创造来写的。)

李自成大军的南下,在地方志和《宗谱》中都有记载,据同治《蒲圻县志》记载:

顺治二年,闯贼寇蒲,盘据乡市,积三阅月,烧杀殆尽。五月,国朝王师临楚,蚕官至蒲。

五月上溯三月,最迟是三月,这个时间与李自成大军未进武昌即南下说最适合,与“居鄂二日”再南下能勉强凑合,不能相合的是四月二十九日才由金牛南下,这个时间比三月要差一个多月。虽然地方志的记载也未必都很精确。

蒲圻往南走是崇阳县,据同治《崇阳县志》记载:

陈效源,居方山下,顺治乙酉,闯贼窜崇,分党至山村,效源率乡人扼险要,与敌两战皆胜,俄而贼大至,被害。”

康熙《江夏县志》也有李自成大军人崇阳的记载:

张延宾,字上卿,一宇天若,明崇祯己卯乡举,司铎崇邑,修葺学署。乙酉,贼入崇,残害抢掠,江邑宿陈学富,才高,贼欲杀之,宾片言解围。

崇阳再往南便是通城县。据康熙《通城县志》增刊记载:

顺治二年、闯贼盘踞乡村四月,壮护(掳)弱杀,白骨如山,署官汪一位权埋教军厂侧,有冢。

同治(通城县志》记载:

薄刀仑,义口图,明末被流贼李自成挖断,复长成如故。

通城《延陵堂吴氏宗谱》记载:

乙酉夏五月,闯兵踞扎通城数月,合邑民室尽为兵空。

这些材料说明李白成确实南下到达了通城县,这是通城说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据。

官方文书,例如何腾蛟上唐王的奏疏,即《闯逆伏诛疏》说:

(李自成)拔贼营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盘踞湖南,二十八骑登九官山,为窥伺计。

何腾蛟领兵从湖北崇阳、通城退往长沙,李自成大军不久便顺这条路进入湖南,他的估计并无差误。至于说李自成领“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这不是他能亲身目睹的,应得之听闻。九宫山有通山、通城之别。通山九宫山南界江南,只能从山上窥伺江西,不能窥伺湖南,而通城九官山南界湖南,可以窥伺湖南。此处应指通城九宫山。如果通城无九宫山,李自成也没有到通城,这种传闻大概也就编不出来了。

这一年,崇阳人蒙正发经过通城去湖南平江,投奔南明政府,他在《三湘从事录》中说:“闯逆授首,死于九宫山村民之手。

蒙正发在经过通城时,曾住通城黎时生家,并未去过通山县,他所说的九宫山也应指的是通城九宫山。李自成到达通城是四月底,也有说是五月初,五月以后,李自成大军的重要将领纷纷率军从通城进入湖南,而李自成却突然消失了。

据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国朝顺治二年五月,流贼李自成余党大掠县境。是年五月,贼刘体纯自武昌入县北乡。七月贼酋吴汝义自宁州入县东乡,据黄龙、幕阜(通城、平江、修水交界处)、东阳诸山,又有田酋亦以是月入据中洞诸寨,屠掠掳杀男妇无数,虽逃窜深箐中不免,往来屠掠尤惨。”

通城是刘体纯由武昌、蒲圻人平江北乡的必经之路。平江《大同李氏宗谱》也记载:刘体纯从通城进入中段近邻的平江冬塔,攻破张家坡李魁南寨。同治《通城县志》记载吴汝义入通城后,与李自成挖断薄刀仑。由通城进人宁州,占据通城、平江、修水交界处的黄龙、幕阜诸山。(平江县志》载吴汝义由诸山入平江东乡。田见秀由通城人据中洞诸寨,进入岳阳。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刘宗尧“由通城人巴陵”,还记载王进才也“由通城人巴陵”。同治《临湘县志》记载王进才等又人临湘、华容等地。

在李自成消失后,李自成大军的众多将领都是从通城进入湖南各地的。

原左良玉部将马进忠(混十万)在黄州降清后,又跑到湖南,在岳阳见到许多大顺农民军将领。据《明清史料》记载:

(马进忠)请出闯逆余孽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张鼐、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等结盟同心,共图反叛。

除郝摇旗在长沙外,李自成原统领的重要将领全到这里了,就是没有李自成。

李自成消失后,出现大顺农民军联明抗清的新局面。郝摇旗和李过将领分别在长沙和常德“受抚”于南明总督何腾蛟和湖南巡抚堵胤锡,但他们在联明时仍保持了农民军的独立性。如果李自成还在的话,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李自成消失的地点应在通城一带,至少在鄂湘边界。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通山县有九宫山,而通城县只有锡山。别的书籍也有类似记载,如正统时敕修的《寰宇通志》将九宫山列于通山县,清乾隆时敕修的《大清一统志》等书也都载九宫山屑通山县。有人据此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说不能成立。乾隆时,湖南澧州知州何磷就说过:“九宫山在通山县南八十里,皆不云在通城,而《明史》野史皆属之通城,其山名则九宫、罗公互异。今按罗公山,实在黔阳,俗名罗孔八面山”。

道光时徐鼐的《小腆纪年附考》引《广虞初新志》中江昱的话:“今按罗公山实在黔阳,称通城误,《明史》之九宫山又在通山,因通城而误”;并肯定江昱“辩罗成(公)、九宫之误,则确然无疑”。

而《明史》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助长了这种非议。如康熙时修《明史》,据记载:王鸿绪在康熙二十一年时充《明史》总裁。未几回籍治丧,又任别职。五十三年向清廷上疏说:

臣回籍多年,恩召重领史局,而前此纂辑诸臣,罕有存者,惟大学士张玉书为监修,陈启敬为总裁,各专一类:玉书任志,启敬任本纪,臣任列传。……如是数年,汇分成帙,而大学士熊赐履续奉监修之命,檄取传稿以进,玉书,启敬暨臣皆未参阅。

三人分管本纪、列传和志三部份,并未互相参阅,统一口径,王鸿绪负责修列传,但他请人代撰各传,李自成传出自万斯同之手,张玉书负责修志,各志多专识,非多人参预执笔不可,而志传之间又缺乏联系和沟通,因此在关于通城九宫山的问题上,出现了传有而志无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用作以志驳传,反对通城有九宫山。

1985年,黎时忠、曾步贤、李英生、胡正民四同志发表了《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考》一文,该文根据历史资料证实了通城九宫山位于锡山的一端,是锡山的支脉。如文中引用明崇桢时修《德义堂段氏宗谱》,记载其祖先段必清,死于成化三年,“葬锡山石皮岭下九宫山前上首左边刘家嘴石墩内”,又引用同治《通城县志》记载“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又引用光绪《湖北舆地记》,记载“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北曰锡山……山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宫山”,都点明了通城有九宫山。1984年5月,在通城锡山东侧,发现“九宫界碑“一块,上刻立碑时间是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比《明史》刊行晚五年,这是很可靠的材料,说明通城实有九宫山。该文还说到九宫山又名罗公山的来历,因唐代著名道士罗公远(通城人)在此修道炼丹,因此又名罗公山,不只湖南黔阳才有罗公,天下同名的山很多,两处皆有罗公山,不足为奇。上述何磷、江昱的一些话是不可信的。徐鼐是误信江昱的话,或者就是同一类人。

通城九宫山高55米,没有通山九宫山那么高大和有名,两山有高和低的分别,但不是有和无的问题。明史地理志显然是漏写了通城九宫山,或因通城九宫山不高也不太有名。该志自以为可不写而未写,殊不知问题不在山的高低和有名与否,而在通城九宫山牵涉到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即李自成是否死于此山,这是不可忽略的,死于此山固然要写,即使还证明不了是死于此山,因需进行研究,也就当写出此山。明史地理志不知由谁具体执笔的,未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载通山九宫山,未载通城九宫山,才引发了这一场不必要的长期争端。

南明总督何腾蛟曾向唐王上疏,称李自成已死。据《思文大纪》记载:

(隆武二年正月)时闯贼李自成为清所迫,走居鄂地。风霾警之,又遁入九宫山。余党十万为伏兵所诛,自成自刎。湖广总督何腾蛟疏闻。

隆武二年应为顺治三年,何腾蛟到这时才奏上,不但时间晚了一些,而且疏文说李自成有“余党”10万人,为伏兵所诛,令人惊异。这伏兵到底有多大,能一举消灭掉10万农民军,何腾蛟并没有说他派兵参战,九宫山的乡兵、团练人数很有限,干不出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为什么这次伏击取得如此大的效果?

果然唐王政府并不相信这种消息。唐王“疑自成死未实”,旨令何腾蛟查明“歼贼情况”和验解李自成的首级。何腾蛟在复奏中,即在《闯逆伏诛疏》中说:

以窃惟人臣之训,义在勿欺,如闯死非真,而臣谬以为死,又居之以为功,欺则臣罪也,当死。闯死果真,而闯之首级已化为异物,如首级物化,而假托以明闯死亡为真,亦欺也,欺则臣罪,当死。然闯势实强,闯伙实众,何以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

诚为其故,闯逆既死,则宜留首级示信,何以首级竟不可得,亦有其故,请为皇上陈之。……闯果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连旬,闯逆困于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闯逆居鄂两日,忽狂风骤起,对面不见,闯心惊疑,惧清之蹑其后也,即拔贼营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盘踞湖南耳。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系闯逆义男,仅得驰马先逸,而闯逆刘伴当飞骑追呼日:“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及臣抚刘体纯、郝摇旗于湘阴,抚袁宗第、闯养成于新墙,无不众口同辞。营内有臣晋、豫之旧治之子衿氓隶,亦无不众口同辞也。张参将久住湘阴,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今逆首已泥,误死于乡兵,而乡兵初不知也,使乡兵知其为闯,气反不壮,未必遂能剪灭,而致弩刃之交加,为千古大快也。……回奏委无一毫欺节,不胜惶悚待命之至。

李自成病死的可能性也会有,据《明季北略》记载:

自成死罗公山,清朝有贺表谓病故也,此实录。

《北略》指的不是通城罗公山,而是黔阳罗公山,但清朝的贺表散布李自成病死的消息不是专为黔阳地区而发,而是面对各个地区说的,包括通城、通山在内。这个消息不可能经过具体验证,而是依据奏章和传闻所作的估计。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众多的农民军控制了通城一带,九宫山离县城仅5里路,九宫山发生了什么事情,农民军会很快知道,李自成不论是突然病死,还是在九宫山被村民误杀,农民军得知后都会群拥而至,觅尸棺葬,村民们一般都不认识李自成,要尸首何用?只是埋葬李自成的地点,农民军一定严加保密,不会泄露,否则农民军一旦离开了通城,南明政府和清军都会来开棺验尸,甚至戮尸,这是农民军不会不预防到的,也是李自成的遗体难以发现,我们不知道他如何死去的原因。

许多私家著作对李自成之死都有记载。据吴伟业的《绥寇纪略》记载:通城有九宫山,一名罗公山,山有元帝庙。山民赛会,以盟谋捍卫闾井,自成止以二十骑殿,又呵其二十止于山下,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既毙而腰下见金印,又有非常衣服,大骇,从山后逃去。二十骑讶久不出,迹而求之,则已向肉脔分矣。(未完待续)

相邻推荐: 超级上门女婿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虫群法则黑夜与巨龙途径英雄无敌之海盗大流寇开局召唤天使军团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网游末世:神宠融合系统超级神宠进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