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祖帮忙,天下粮草

作者:今日和平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霸体巫师 农家小福女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破灭虚空 攻约梁山 战场合同工 决战龙腾 我能升级万物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诸天信条

“小子,从国运看来,你的新政应该确实有可行性,既然如此,可有问题要我帮忙?”

原本朱元璋之所以让崇祯随意施行新政,并不是非常相信崇祯,所以放手让崇祯放手去干。

在他看来,崇祯过往的执政能力是不行的,尤其是与官员交流的能力,明显欠缺。

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就算是王朝末年,朝廷中也不该出现官员们各自分派,但却没有一名坚定站在崇祯身边的官员。

所以他让崇祯放手去做,就是想让崇祯直接与新提拔的臣子去斗争、去竞合。

反正遇到坑也有锦衣卫去发现,有新军去处置。

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崇祯这方面的能力肯定就可以有很大提高。

这也正是朱元璋准备培养崇祯的其中一个计划。

可是他没想到,崇祯居然直接从源头改变。

没错,他崇祯在与官员的相处之中能力确实不行,但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将官员去掉啊!

反正之前的朝廷在崇祯个人看来,有用的人当真不多,也正是因此他才换了那么多的首辅。

既然新军士卒这么好用又听话,而官员没啥用还指挥不来,为啥不直接用新军将所有官吏替代算了?

结果,这套看起来相当不现实的政令施行之后,居然完全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相当顺畅!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套以执行为主的新政,居然远远强于过往朝政。

“这,需要太祖帮忙的事情……”

崇祯皱着眉头开始思考。

新政刚刚草创,施政人员刚刚安排到位,当下正常来说其实当真没有太多需要帮忙的事情。

尤其是,还有几万听话的新军将士辅佐,其实人力这方面都已经足够。

但是太祖可是修仙之人,甚至说不定已经是神仙中人,太祖说可以帮忙做事,那,能做的事情绝对可以超乎想象。

想着这一点,崇祯试探性地问到:“太祖,可否让新大明境内风调雨顺,所有粮食产量翻倍?”

崇祯当了十多年灾害遍及全国的皇帝,对粮食与丰收当真已经有执念了。在他看来,但凡继任以来大明不是这般灾害遍地,他哪怕无力回天,至少在他任上绝对可以让大明勉力支撑。

或许这不算什么明君,但是至少崇祯做到这样,便能当真问心无愧。

也正是因此,崇祯首先便说到了这一点。

“风调雨顺不太可能,天地衰冻,周而复始,此乃不可逆的天地大势。”

朱元璋首先便将风调雨顺这一条直接否决。

他当然可以兴云布雨,但是这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特别简单的事情。要让大明范围内全部风调雨顺,他若是去做,那他也就没时间做别的了。

听到这里,崇祯的眼神明显一暗。

单丝紧接着,便听见朱元璋继续开口:

“但是,就当前新大明范畴内的粮食产量翻倍,倒是能够做到。”

“太祖此话当真?!这,是用何法?!”

崇祯听见粮食产量竟然可以翻倍,整个人的表情都活泼了起来,三十多岁的皇帝,一时间竟有少年之感。

换做其他时候,他肯定不会质疑太祖,但是此刻太过激动,竟然直接惊声反问。

还好,朱元璋对此倒并没有生气,静静看了崇祯一眼,讲道:

“自是用法术做到。我以广积粮高筑墙起家,对粮草自有研究。”

崇祯重视粮食的程度,绝对是皇帝中少见的。但是,若是放眼到朝代的程度,历朝历代哪一个不是以农为本?

在粮食大多数时代都不够吃的时代,粮食的重要性从来不曾被忽视。

正是因此,仙道之中,这类关于粮食的法术,自然也不会少。

尽管大多数这类法术都用处不大,或者范围很小,但是对于朱元璋这天下仙道第一人来说,这般范畴的产量翻倍也轻而易举!

听见太祖这霸气的话,崇祯的神采愈发高涨,显然是不知道在想什么美事儿了。

但是此时,朱元璋却专程开口提醒:

“我能够让新大明范围内的粮草产量翻倍,可并不代表随便播撒就能够处处丰收。若是天时不利,亩产降低甚至绝收,哪怕翻倍也没有多少。”

“身为皇帝,重视农桑是好事,但是万不可当做此时尽皆交给我了!”

这一点他必然要给崇祯讲清楚。

粮食产量翻倍,与处处丰收可不是一回事。

崇祯初年到这十七年,这么多年的灾害,不少年景中可是有良田几乎绝收的情况的。

若是因为有了太祖的保证就放松对农耕的重视,那么一旦今年也是灾年,极有可能在太祖将粮食产量翻倍之后,新大明仍然会出现饿死农夫的情况!

听了太祖此言,崇祯的神情立刻为之一肃,恭敬行礼:

“多谢太祖提醒,朕必定将农事放在第一位,绝不浪费了太祖的辛苦!”

有了太祖这声应肯,崇祯今年绝对会将粮食产量放在第一位。

毕竟,以前重视粮食收成可能付出十分辛苦,也就只能多收一斗,算上辛苦,当真划不来。

但是如今有了收成翻倍的保证,那哪怕是开垦荒地,在贫瘠处种田,一轮耕种下来,能够产生的粮食也绝对可以让民众安心,朝廷库满。

本来乡村政令的设置,就是为了让朝廷更加深入农村深入农业,既然还有了粮食加倍,那崇祯便决定之后至少大半年的精力,都会全部放在农村与农业,让新大明人人安居乐业!

“嗯,好好努力吧。”

太祖对此崇祯的表态并没什么反应,讲完一句之后,便飘然而去。

而崇祯,则在太祖走后,当即下令,将农业相关所有资料统统调集到他面前,与此同时,执笔监村办监的人手,也全部被他召集到了御书房中。

————————————

“村令大人,村令大人,这您刚讲的东西我没太听明白。农令是个什么东西?就是找我们乡下老秧子去教人种地?”

“对啊村令大人,这当农令了,是不是就跟您一样都是吃朝廷饭的了?”

“哈哈,你个黄老三,还想跟咱村令大人一样吃朝廷饭?我看你是饿昏头了吧!”

“不过这农令到底是干嘛的?不会被拉去帮别人种地吧?”

......

何云华刚刚宣读完朝廷下达的政令,周遭被叫来听讲的村民们便一个个全都炸开锅地议论起来,所有人都在与何云华说话,但是何云华却几乎一句都听不清。

村民们的热情,甚至比当初分农具的时候,还要更高。

“大家伙安静,安静!一个个说!”

何云华对于这个情况倒并不惊异,因为在刚刚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中的震撼程度,与此刻的村民没有区别。

原本他以为安排吏员与士卒入驻村落,将村子当成县城治理就已经很夸张了,但是,这封《征农令书》还是让他的心中再次升起大明当真变天了的感受。

因为,这封政令,竟然是征兆民间善于农事的农民来担任所谓农令,以农令来指导帮助其他村中村民种田育苗。

同时,也是最让他震惊的,便是这农令竟然不是一种加衔或者差事,而是与村令村尉同等的吏员,享有朝廷每月俸禄!

尽管一直以来都是士农工商,但是,老农凭借种田的本事直接担当吏员这样的事情,何云华却几乎从未听闻,这道由崇祯皇帝亲自撰写签发的文书,以他多少算个读书人的角度看来,可谓开了历朝历代之先河!

“村令大人,当真担任农令无需识字,只以农事能力经验为凭?”

被喝令安静之后,之前一直颇有声望的村老挤在前面第一个开口问话。

看老人那期盼的表情,显然他都对农令这个职位动心了。

“正是如此,农令只以农事为准,不拘老少,无需识字。”

一个问题刚刚回答,下一个问题便已经被问了出来:

“村令大人,农令也是官么?也拿朝廷的赏钱?”

“农令不是官,而是与我一样的朝廷吏员,拿的不是什么赏钱,而是与我一样的俸禄。”

从问题就能看出,村民们关注的是什么。

实际上,这些事情崇祯都详细写了出来,而且何云华之前早已讲了好几遍,但是他们却仍然一遍一遍地确认。

“村令大人......”

......

一番的车轱辘问题问来问去,不少问题不同人多次问,但是何云华还是耐心地一一回应。

不过回应了好几遍,眼见着都要耽误农活,他赶紧叫停:

“好了好了,该回答的我都回答了不止一遍,相信大家都已经相当清楚!接下来就不要问话了,不清楚就回家找人问去!现在开始报名了!”

农令既然是与村令同级,那肯定不会让村令做主直接选择,而是需要一个个报名,然后专程派人仔细调查确认。

而选拔农令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自主报名或者村令申报。

为了让村令们更加积极主动配合选拔农令,崇祯还特地下令,若是村中出了农令,在检验期过后,村令将得到功劳与赏银。

这一点实际上也是让何云华相当惊讶的一点,因为,出一个合格农令后,村令可以得到的奖励,几乎便等于一个不轻的功劳,而若是能一个村子出三个,那更是可以直接得到提拔优先权!

他尽管因为之前的事迹,所以优先提拔是必然,但是也正是因此,对于朝廷的事情他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个来,姓名,亩产......”

前面问的时候,一个个村民全都积极主动,几乎人人问话,但是到了真的报名的时候,却相当一部分农民都挤在周围看着,真正上前登记报名的人反而只有几个了。

看到这一幕,何云华又开始积极主动地招揽村民前来登记,尤其是那些村中有名的老把式,他更是专程点名。

村令相邀,哪怕担心,哪怕羞涩,哪怕心中有所顾虑,终究还是大多数在农耕上确实有把子能力的都应邀登记。

事实上,除了长河村之外,其他的京郊村落每个都是如此。

崇祯的新政尽管才开始不久,但是因为有新军监管,并且将所有潜在不配合的因素统统去除,至少当下新大明的政令是真的可以做到下达的当天,便让所有接到政令的吏员统统执行到位。

而村令经由农具耕牛以及其他事项,名望威信也建立起来,农令这在过往朝政中几乎不可能产生效果的职位,便在一天之内传遍了所有有村令的村子。

等到第二天,乡村巡查军将报名的名册收归,送到锦衣卫分出人手组成的理政监时,纸张足足有好几箱。

而这些报名名册上的内容,都将由锦衣卫以及新军将士一同前往核查,并且评定。

估计,仅仅是第一步的初筛,就不是一两天的功夫能够解决得了。

也就是这处理事情的人手都是经过太祖加持之人,否则,光这点事儿,就足够过往朝廷的官员干上三五个月。

而崇祯针对农事所做,当然不仅仅这么一项。

事实上,除了选拔农令这条政令之外,他还特地下旨在将作监以及所有木匠铁匠之中,寻求优秀农具构型。

所有提交的图纸亦或农具中,被选为农具模范的,将会给予大量赏赐,并赐予出身,赋予职位。

崇祯的哥哥天启朱由校,便是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他虽然从登基开始便一心扑在朝政上,但是对于工匠之能,以及技术的重要性同样心中有数。

如同哥哥一样亲自去尝试去制作去创新,崇祯当然没有那个本事也没那个心思,但是他却能重视到农具这一块的优化。

一般来说,除非是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否则农具的小进步对农耕的作用不算太大。

但是如今农田产量可以翻倍,哪怕是一小点提升,只要以村令农令为手臂将其迅速触及所有农民,所有农田,那么等到来年收获,收成也必然会有不可忽视的提升!

相邻推荐: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一锤砸到乾清宫,朱元璋愣了大明:我爹是朱元璋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大明:我爹居然是朱元璋笑读朱元璋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拿破仑欧洲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