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泰山北斗!【求月票,求打赏】

作者:自知自明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信条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我能升级万物 战场合同工 破灭虚空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霸体巫师 决战龙腾 攻约梁山 农家小福女

堂堂当朝国公,虽说比齐衡这位靠山王在爵位上低了,可明眼人都清楚。

如今的这位靠山王只是名头响亮罢了。

真正的实权却压根不如这些这些国公的。

远的不说,就说刚刚离开的这两位,那都是在军中如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每个人的手下都掌控着大明的一支武脉。

再比如说徐达、李善长。

一个是中书省左丞相,大明第一元帅、功勋。

一个是文臣之首,国公内唯一的一位文臣,中书省实际掌控者。

可以说,大明的这几个国公不光是爵位顶尖,实力势力也是顶尖的。

而齐衡呢?

也就是大明第一靠山王的名头让人听着咋舌外,还有什么?

也就是一个安丰路被人称道。

可如今眼看着也要被瓦解兵力。

原本他们都还觉得让这位来做枢密院的掌院有些不解。

可如今看到这一幕时,这才方知齐衡在这些老人的眼中是何等的存在。

两位国公都执后辈礼。

尤其是他们发现,这二位在面对齐衡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压根不是那种只拘泥于表面的礼节。

特别是那邓愈。

看待齐衡时的目光,那种崇敬的神情是藏不住的。

不由的,众人都开始重新审视他们这位枢密院的掌院。

毕竟他们这些人当中大多都不是一直跟随朱元璋从无到有的老人,很多人都是后来的战斗中收编和发展的。

对于齐衡这位展露锋芒于早期的人物,还真是不太了解。

只有那些老人,才能明白,在这些后辈眼中不过如此的安丰路,到底代表着什么。

站在门口的齐衡,随意的瞧了瞧这堂内的众人后,想说什么却又选择了闭口,转身朝着屋外离去。

片刻后。

一直都在王府内不显山不露水,帮助齐衡统筹各地事务,处理琐碎事务的余光道也来到了枢密院内。

当初一直留余光道在之前的大将军府以及王府内,是因为齐衡就算隐迹之时也都有安丰路的事务需要王府日常签办。

如今他既然升任了枢密院的掌院,加之安丰路兵权基本被裁撤,虽然互相都没有说。

但原本安丰路独立于朝廷自治的局面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齐衡很早便交代了周念,如今的安丰府知府,将来安丰府的一切都需要通过正常的渠道与朝廷交集。

既然如此,那王府内余光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

故此,便将其调任来枢密院充当枢密院都承旨之职。

算是齐衡在枢密院的管家,负责各处的沟通交集,并且负责与皇帝之间的沟通。

算是连接枢密院掌院、皇帝以及枢密院下属之间的桥梁。

这对于余光道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职务了。

虽然齐衡一直任用他来帮自己打理政务,但其实他对处政并没有什么能力,相反,在交际,与人沟通中,是有他性格上的优势的。

而齐衡交代给他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枢密院中的属官们,将朱元璋在朝堂上吩咐的几件事拟出具体的章程,然后通过齐衡查阅后,交由朱元璋审阅。

在没有什么异议后,便开始在全国督办。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压根也不需要齐衡太过于操心。

如果如今的明军还无法镇压这些宵小,那明朝的大军可就真成摆设了。

至于再大点的事情,就不是齐衡愿不愿意搞的问题了。

比如针对元朝旧部的攻势。

自从元廷退回到漠北后。

朱元璋的态度基本上就很暧昧了。

或许是他也很清楚如今的天下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并没有铁了心的去趁其病要其命,一股脑的将这些旧部全部铲除,以绝后患。

整个朝廷上下的中心思想就一个,恢复经济!

重建大明,从农耕开始。

这第一步就是使全国上下开始有条不紊的恢复农耕,恢复生机。

枢密院内独属于他的屋子里。

齐衡摊开一幅地图查看起来。

在安丰府、金陵以及山东三处特别的标记。

如今施才英既然到了山东主政一方,又被认定为自己的人,无论如何他都是脱不开关系的。

尤其是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性很明白,就是要将安丰路曾经的发展照搬到山东,以山东为试点,验证一下具体的效果。

那他不管是为了配合朱元璋还是稳住施才英在山东的地位,亦或者帮助大明尽快的恢复生产力,都需要在这件事上费些心思。

不然真让李善长在中书省以及全国政务上坐稳了,到时候他还真对李善长没了办法。

随着齐衡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山东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差。

一是临海,靠着安丰府已经发展起来的海船技术,完全可以加大山东沿海地区的海运和海上贸易。

以此来帮助山东行省尽快的发展起来。

二是,山东行省与安徽相交,同时安徽南部的安丰府又与金陵以及直隶相交,再往东南走,便是江南。

江南地区虽然也在近些年的战火中沦为了废墟。

就好像那扬州。

可是,伴随着农耕的不断恢复,江南地区依旧拥有着别处难以比较的优势。

加上金陵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后。

全国的经济也都开始南移。

这一点在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

无论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上一朝政治文化中心周围的富户都会随之迁移。

甚至朝廷都会主动的要求那些士族豪绅们迁移。

因为古代的交通不便,这样做有利于王朝的统治。

这一点,从最近金陵城中的热闹景象便能看的出来。

当然,金陵城不断的繁华,除了朝廷有意的迁移外,也是因为金陵城毗邻生产力爆表的安丰府。

如今的大明,其实什么都不缺。

唯独缺的就是生产力。

金银之类并不会因为王朝的更替而大规模的减少。

但金银所能购买多少东西,这就要看这个王朝内部的产生力高低。

生产力高,物资达到社会内部消耗的需求点,物资的价格自然会降低。

反之,亦是如此。

而伴随着全国的富户全部集中在金陵城后,无数的财富开始聚集在金陵城内。

加上安丰府的强大生产力,正好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供需循环。

金陵城内的百姓有钱,安丰府的百姓有物资。

正好一个买,一个卖。

想到这里的齐衡,突然眼中精光一闪。

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的地方。

安丰府作为如今的粮食生产基地。

每年的粮食生产会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因为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出现生产力再次暴增的局面。

这样一来。

困扰安丰府的一个问题就会暴露。

土地!

安丰府境内的土地虽然利用率还很低。

可正常情况下不是所有百姓都拥有改变特定环境能力的。

比如当初他在安丰府时命周念承建的产粮区。

那是动了大工程后,才出现的局面。

如果没有这个大工程,像两城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无法耕种的。

原因非常的多。

水、运输就是两个最大的问题。

普通的百姓不可能每天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去种地吧?

同样百姓也不可能每种一块地就自己挖一口井吧?

所以,这就导致了虽然很多土地都是很好的,也是可以使用的土地,但大多数却都被划入了不可种植的范畴呢。

这样一来。

安丰府境内的土地利用率虽然还不是很高,但土地耕地依旧会出现一个极大的缺口。

首先金陵城周边就是一个极大的供需点。

每天都在不断的吃进无数物资。

可粮食和物资的供应力度却上不来。

到时候,必然会开始向周边所辐射。

亦或者开始走精细化的道路,像齐衡在安丰府时一样,继续由官府为主导,开始建造更多的产粮区,建造更多的村镇,甚至城池。

当然,为了保证安丰府的特殊地位继续维持,这一点周念一定会这样做的。

毕竟,周念是从头到尾跟着齐衡做这件事的,也算是驾轻就熟。

不过,安丰府地方还是太小。

加上江南地区的生产力不断恢复,一定会渐渐的分割其固有的地位。

虽然百业以农为首。

但也注定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

安丰府除了加大自身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外,产业升级也是之后必经之路。

不过,这还需要一些年头。

如今该考虑的还是山东。

但正如这个道理,安丰府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是地域土地太少。

可以直接利用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如今在战火之后几乎人迹罕见的山东,却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山东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而最缺的,就是人!

没有人,就没有生产力。

安丰府则因为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的充沛,已经成为周边行省人尽皆知的富庶之地。

自然会出现人口暴增的现象。

加上金陵城的人口增加,整个周边区域的人口更是快速的飞升当中。

这样一来,如果山东能够跟安丰府产生什么联系,那么就能帮助远在山东的施才英快速的度过最初,也是最艰难的时期。

尤其是当齐衡看到地图上,早在隋朝时期建造的大运河时,更是坚定了他这个想法。

有了大运河的存在,三地之间的交通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安丰府的造船产业完全能够支撑这一需求,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激活安丰府除农业之外的其它产业。

山东日后该在什么产业上发展,齐衡还没有想好。

但如果帮助山东快速的增加人口,大兴农业,办法却非常的多。

安丰府如今不知道有多少财富是处于闲置的状态。

却因为土地的缺少而导致财富无法流动。

那么,如果这个时候给出一个特殊的利好政策,那么以山东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大运河的交通便利条件,必然可以吸引无数的商人前往山东购买租赁土地搞农业生产。

当然,单纯的将安丰府的人吸引到山东,这种粗暴式的输血方案还是不可行的。

这只是初期时效果最好的办法。

并且,这些商人前往山东,还有那些劳力前往山东,也不过是为了赚钱。

如何让山东自身快速的发展才是重点。

而前期商人们租赁购买土地的钱财,便可以让官府不断的完善境内百姓的民生问题。

比如,鼓励生育。

三胎后每户派发多少银两。

亦或者几胎之后可以减免赋税。

同时,修建恢复城池民房,兴建教育,交通,大兴工厂增加就业岗位。

当这些基础条件完善后,整个山东就会成为一个香饽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局。

当然,其实这些只要有钱,有粮,就可以直接做。

可如今以朝廷的财政状况,是绝对不可能给山东如此大的支持。

更何况如今中书省是那李善长在主持,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在初期时如何快速的拥有财富,吸纳更多的商人资本前来,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一点,他齐衡正好都有。

不管是沈万三在暗中发展的隐性资本,还是周念所处的安丰府知府的位置,都可以为此给他们提供便利。

想到这里,齐衡便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信中。

随后便命人送往了山东施才英以及安丰府周念,命他二人拟出详细的章程。

至于他自己,只需要在朝中配合他们督办就是。

转眼间,便是三个多月。

在齐衡的牵头下,很快施才英便和周念一同制定出了一整套治理山东的章程出来。

并且周念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助他们前期提供不少的各类谷物种子,以及耕具。

这些东西在安丰府早已是堆积如山,生产过剩了。

不过因为是公家东西,只能是以借调的方式前期提供给山东,等山东年景好点后再支付银两。

既帮助了施才英,也帮助了周念解决沉积之物。

对此,施才英是万般感激,不光是周念,还有齐衡。

当施才英第一时间抵达山东并且了解了那里的情况时,当场便有种晕眩的感觉。

惨,太惨了。

不光是没有银两,是什么都没有。

人也没有,耕地也没有。

粮食银两更是没有。

导致他压根都无从下手。

不过好在齐衡给出了计划,给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沈万三也在这期间成功的以意外身亡炸死脱身。

彻底摆脱了朝廷的束缚,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进帮助齐衡打理民间资产的事务当中。

当然,还附带着经营齐衡的封地。

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如今山东仅存的人口还处于饥荒当中,

靠着这三个月以及周念那边调集的耕种耕具还有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施才英总算是解决了现存人口的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发展山东的计划也正式摆在了台面上。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向朝廷要政策的问题。

以山东如今的状况,若没有政策的倾斜支持,那真就是神仙也难救。

所以,施才英专程命人将他亲手写的书信送到了齐衡的手中。

内容大概就是请齐衡帮助他在朝廷中斡旋。

至于他报给中书省的奏折,也不出意外的被中书省给冷藏了起来。

所以施才英才不得不亲笔书信麻烦齐衡出面了。

枢密院内。

经过这三个月,齐衡对于枢密院的一切也都熟悉了。

下面的属官对这位长官也渐渐熟络起来。

整个枢密院也按照往常的方式在正常的运作着。

齐衡的专属大堂内,刚刚看完施才英来信的齐衡,正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件事时,余光道便禀告后走了进来。

对着堂上的齐衡说道:“大人,陛下命人知会,请所有官员到奉天殿内议事。”

听到余光道的话,齐衡一愣。

这大晌午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嘛?

在打发余光道离开后,齐衡便对着身边的萨仁说道:“知道皇上要议的是什么事情嘛?”

萨仁闻言立刻回道:“昨日都察院派出去的十三道御使回来了,陛下在听到他们的奏报后大喜,或许与今日这件事有关。”

听到萨仁的话,齐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起身便朝着奉天殿而去。

当齐衡来到奉天殿没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大殿上的大臣们便都来齐。

而朱元璋也从后面走到了殿前的龙榻之上。

在百官拜见过朱元璋后,朱元璋这才开口说道:“知道咱这时候叫你们过来所为何事嘛?”

见百官不解,朱元璋这才笑着说道:“之前咱命都察院的刘伯温派出了十三道的御使,前往各地查探各地的官员,挑选出一些能臣干吏。”

“如今,这些御使都回来了,其中有一件事咱听着挺有趣,现在让他给你们讲讲。”

说完,大手一挥。

那台下的御使便立刻走到了奉天殿的堂中,于百官面前奏报道:“臣此次奏报的乃是扬州知府杨宪!”

“自从杨宪署理扬州之后,不建衙府,将六千余两府银全部用于为返乡农户安家。至今,扬州府衙仍是三面断壁,一片草顶。”

“知府杨宪仍然在那幅石案上理政。”

听到御使说完这些,殿中的大臣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有赞赏的,也有贬低的。

相邻推荐: 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一锤砸到乾清宫,朱元璋愣了大明:我爹是朱元璋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大明:我爹居然是朱元璋笑读朱元璋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拿破仑欧洲之巅天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