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DNA与人工智能的关联(一)

作者:梦中行走的猪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信条 攻约梁山 决战龙腾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霸体巫师 战场合同工 农家小福女 破灭虚空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我能升级万物

ps:今天看了书评区,发觉有书友被小猪的书郁闷坏了,确实,小猪第一次写书,毛病犯了一大堆,被资料郁闷坏了的书友,可以去看看小猪的新书《重生之文娱与科技时代》,希望能给书友们眼前一亮的机会!在此,小猪谢谢诸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同时,对新书有什么意见,也欢迎留言,让小猪加以改进!谢谢诸位了!

--------------------------------------------------------------

什么是折叠密码呢?

蛋白质工程领域将研究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定义为破译“第二遗传密码”——折叠密码(foldingcode)的过程。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就是其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会由所含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疏水性、带正电、带负电……等等特性通过残基间的相互作用而折叠成一立体的三级结构。

虽然蛋白质可在短时间中从一级结构折叠至立体结构,前世的研究者们却限于眼界与学识及设备等等制栲,暂时无法在短时间中从氨基酸序列计算出蛋白质结构,甚至无法得到准确的三维结构。

而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比较狭义的定义就是研究蛋白质特定三维空间结构形成的规律、稳定性和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在概念上有热力学的问题和动力学的问题;蛋白质在体外折叠和在细胞内折叠的问题;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问题。

这里最根本的科学问题就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到底如何决定它的空间结构?既然前者决定后者,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肯定存在某种确定的关系,这是否也像核苷酸通过“三联密码”决定氨基酸顺序那样有一套密码呢?

所以。前世有人把这设想的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的密码叫作“第二遗传密码”。

据克里斯琴·b·安芬森(19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蛋白质可由加热或置于某些化学环境而变性,三级结构解体;而当环境回复到原本的状态时,蛋白质可于不到一秒的时间折叠至原先的立体结构,不论试验几次,蛋白质都仅此一种立体结构,于是anfinsen提出一个结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立体结构。

,因为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立体结构,而目前根据已知某基因序列可翻译获得对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既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果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能知道立体结构,那么即可直接从基因推测其编码蛋白质所对应的生物学功能。

虽然蛋白质可在短时间中从一级结构折叠至立体结构,研究者却无法在短时间中从氨基酸序列计算出蛋白质结构,甚至无法得到准确的三维结构。

因此,研究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可以说是破译“第二遗传密码”——折叠密码(foldingcode)的过程。

研究蛋白质的折叠,在前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而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基本上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连接成肽链。肽链在空间卷曲折叠成为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二个主要层次。

甚至,有的蛋白质由多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称为亚基,亚基之间又有特定的空间关系,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所以蛋白质分子有非常特定的复杂的空间结构。

而生存在地球地上的脯乳动物们,有许许多多的病症,都是由于蛋白质的折叠这个罪魁祸首引起的,而且,不可治愈和预防。

疯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囊性纤维病变、家族性高胆固醇症、家族性淀粉样蛋白症、某些肿瘤、白内障等等都是属于这样的“折叠病”。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相关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异常。

而这种三维空间结构异常,是由于致病蛋白质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感染正常蛋白质而造成的。但是,请注意,致病蛋白质分子与正常蛋白质分子的构成完全相同,只是空间结构不同。

终上所述,无论是基因dna序列之间的‘句号’,还是蛋白质折叠引起的‘折叠病,这样如此明显的特征,都让杨小乐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编写软件的时候,那成千上百万行的程序里,每一行的程序旁边,都会有注释存在。

如果把每一个dna序列看成是一行程序,那个‘句号’看成是注释,那么按照编程的写法排列,那么人类这些基因序列,是不是就是一长串的程序呢?

按照基因的说法,这些基因决定了我们身体的所有血肉、骨骼、神经、器官、相貌、甚至还是智商等等,从一个受精卵开始一直控制到我们老死?

而这些基因基本上从我们诞生到这一个世界的原型开始,就把我们一生的健康、寿命和美丑以及性格等等决定好了?

通过类似于程序的方式,就把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大半部分决定了?

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用碳基生命的形式,编写了人类最基本的程序?而且,在编写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在每一行程序的旁边,添加上便于编写者自己看的注释?

而折叠病,不就相当于电脑的病毒吗?因为它的构成方式和正常的程序基本上没有区别,区别仅仅在于所起到的作用不同而已

想到这里,杨小乐真是不寒而栗啊!

人类的起源,源于古猿,对于杨小乐来说真的不过是一个笑话!

虽然,他也不知道人类到底来自哪里,但是古猿的说法明确站不住脚,先不说从古猿到人类之间缺乏明确的化石过度证据,就是现有的证据也仅仅是只有类人猿的化石,相比于地球几十亿年的生命历程,几十万年的时间留存下来的证据,不过相当于地球打了一个盹而已。

既然,完整的生命可以看成由类似于程序的基因构成,或许,我们人类的灵魂或者说是意识,就可以看成是操作系统,那么人类的驱壳就可以看做是包含了由基因序列组成的cpu以及cpu内核----大脑,所有的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等都是各自有着相对应的应用程序。

于此相对应着真实的电脑,前者是碳基生物电脑,后者是硅基电脑,硅基电脑里的cpu内的cpu内核,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各自驱动程序所接收到、反馈的命令,都会生成cpu内核能识别的编码!

虽然,直到前世,科学家们都还没有搞清楚,大脑到底接收到的编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以什么的方式识别、判断和发出指令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此时的杨小乐脑洞打开,或许,大脑内部也是以碳基为核心的指令集,我们所有肢体所反馈回去的数据,都被指令集核对后,送到数据库进行筛选,配对成功后,将这些数据所表达的含义,传递给操作系统,也就是我们的灵魂或意识来具体化,比如嗅觉、听觉、痛觉等等。

另外举个最生动的例子,比如说,我们需要和别人聊天,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杨小乐仔细考虑了下,觉得应该是这样子的。

当聊天的对象说出一句话后,我们的耳朵采集到通过空气震动传播的音频信号,耳膜将震动信号转化成特殊的生物能,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将生物能(音频信号)与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挑出与这些生物能匹配的数据信号,传递到潜意识进行翻译,然后,听的人就明白了对方说的什么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那么,反过来,听的人想要回答了,那么又是怎么一个过程呢?

杨小乐反推,当我们想要说话的时候,潜意识将我们想要说的话,整理成合适的语句,然后将这些语句反编译后,加上特殊的编码再传递到大脑的内核,内核将这些编译后的语句调出数据库里相应的数据,再送到喉舌与声带的控制部分,通过神经系统,控制与说话相关的喉部、声带、舌头、上下颚等等与说话有关的部位,从而发出相应的声音。

这或许就是前世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心里想的语句,但是已经嘴巴说出来就完全对应不上来的原因-----那就是意识和大脑之间的衔接出现了干扰,产生了错误的数据,所以打乱了说话的节奏。

所以,相当精密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那就更别说含有程序的半智能电子产品了。

那么,话又说转来,是什么样的生物为人类的内在编写了如此庞大、精密、逻辑严密的程序,为人类的躯壳编写了如此完美、灵活、并能传承、延续的基因程序呢?

或许,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人类相对于或许存在的高级生命来说,或许,我们也就是人形的智能电脑吧?

比起我们人类自己使用的电脑,我们只不过是通过食物来获取能量的、不需要别人操控的智能电脑吧?

在前世,这样的臆想杨小乐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也对诞生于50年代,有人就根据类似于上述这些猜测而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感到惊讶。

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如果希望做出一台能够思考的机器,那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思考,更进一步讲就是什么是智慧。

什么样的机器才是智慧的呢?

相邻推荐: 手撕邪祟后我爆红全世界惊悚直播: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好人全世界都对我隐瞒了身份女友报警,全世界都知道我埋骨了集众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