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天子亲征

作者:一瓶水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霸体巫师 破灭虚空 战场合同工 农家小福女 我能升级万物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攻约梁山 决战龙腾 诸天信条

三棱军的刺刀体呈棱形,对材质的要求比扁平头的刺刀低,在构造上看起来更结实。

最重要的是,三菱军的刺杀伤力非常高,外形呈棱形,颜色冰冷,死亡率非常高。

三棱枪刺伤的伤口几乎是四角形的窟窿,不仅血在原地沿着沟流出来,而且这个伤口还不能用绷带包扎起来,特别是在战场上,没有被救的机会,只能等死了。

三棱刺刀的缺点也很明显,功能比较单一,缺少扁平刺刀所具有的切、切等功能,只能一味地刺,作为枪来使用。

因为时间短,现在在甲胄厂加班,只生产500个三棱刺刀。按照宣化卫火枪的枪管规格制造。

理论上,虽然刀剑的安装不会影响枪的发射,但是现在的飞行枪的装弹模式都是前装式的,在枪前安装棱镜刺刀,一定会影响装填速度。

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朱明远采用了最初的裂缝式安装方法,使用套筒的卡口安装了三棱的刺刀,在平时的战斗中把三棱的刺刀放入剑的护罩,合在腰上,近战的时候安装了。

考虑到三棱军过于霸道,为了在训练中避免误伤,平时宣化卫训练时不开刃,出征时要开刃(刀尖),带着小磨刀石,开刃需要5分钟左右。

九边地区形势恶化,朱元璋勃然大怒,半个月内多次斥责朱棡。

朱棡头大万分,之前一战后,九路援兵像怕老虎一样害怕北元,不敢和蒙古军作战,就这样看着蒙古军在附近掠夺。

这都怎么回事,当初大明收拾蒙古跟玩的一样,怎么到了自己手里就这么难呢?

蒙古军占领定兴的时候,大城总兵王乐远逃易县,蒙古军攻打大城,平谷总兵董用文在官州观望。

总之,蒙古军队一路打来。周围就没有一个人敢阻挡的。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这朱元璋还活着呢,怎么明军的战斗力就这么低下了?看到蒙古人都怕成这个样子了!

倒不是说现在的明军已经怕了蒙古人,而是经过了上回的战斗,明军普遍兵力不足,基本上都没有对抗蒙古的实力。

而晋王朱棡同样也没有和蒙古一战的勇气,这个时候急需一元大将前来坐镇。

北元各将看穿了明军的弱化和怯战的本质,在北直隶内放心大胆,随心所欲地行动,进入了无人的境地。

在平谷驻扎的阿巴特听到大明京师举行俘虏献上仪式后冷笑。

那些蛮子不是喜欢搞这一套吗?那咱们就陪他玩到底!顺便给梁王大人报仇!

当场派遣6000人马杀回马枪,攻击了距离京师只有50里的平谷。

平谷知县基本上向周围求救。

平谷被包围的消息传至太原后,朱棡着急,急忙派京营游击将军周惠吉率领军队进行救援,但他现在能调整打的将军也只有周惠吉了。

老周什么也没说,率领三千人马的星夜前往平谷,与蒙古人展开激战。

激战正酣,另一队蒙古军突然从阵后袭击,周将军大败,仅率领500人马逃出阵营。

原来是攻击大同的蒙古军赶忙救援攻击平谷的蒙古军,周不敌,被迫领队撤退,平城最后陷落!

平遥的位置十分重要,这次陷落使京师极为震动,由于言官不断弹劾,兵部尚书朱棡无法抵罪,自请罢官夺爵。

罢官夺爵是绝对不可能的,朱元璋这么一个心疼儿子的人,怎么可能剥夺儿子的爵位呢?

受到教科书的影响大家都觉得朱元璋的儿子特别厉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元璋的儿子中除了老大朱标和老四朱棣之外其他的人才能都比较平庸。

之所以会有一种朱元璋的儿子,个个都很能干的错误观念,主要还是受了明初分封制的影响。

再加上九王镇守九边非常稳固,让大家都觉得朱元璋的儿子都很可靠。

但实际上,当时的九王是不管军事房屋的,大多数时间都由朱元璋亲自派的武将和大臣来统领。

有事情你干,有功劳我拿,长此以往,九王的名声自然是愈发浓烈。

当然,现在不是讨论老三究竟应该怎么处置的下场?而是如何挑选一名大将钱往北方去镇守边疆。

其实朱元璋心理罪期望的人就是大将军徐达,这个人对蒙古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当年打下了元大,都可以说是震慑了整整一代蒙古人。

只不过徐达实在太老了,再加上他本人已经决心隐退,不再过问朝政,所以基本上不再有出山的可能了。

不过,在朝会上,朱明远自请率兵重回山西,和他玩的比较好的那些人,比如李景隆,徐辉组他们纷纷回应,支持朱明远。

浙东党当场反对,并提议让蓝玉领宣化卫出兵,但有拉拢蓝玉的意思。

作为南昌侯,总兵蓝玉说:

“感谢各位的好意。但是,宣化卫前的两次大战是朱大人亲自指挥,战术等也是最新战术。我觉得朱大人比较合适。”

蓝玉当面拒绝了浙东党,让他们没有面子,他轻轻哼了几句,就不说话了。

听了蓝玉的话,原本就有这样想法的朱元璋也没办法,同时也知道淮西人已经没有胡惟庸那时候那么痛恨朱明远了。

这时,沐英提议:“启奏陛下,臣陛下亲自出征是最好的。”

一听到这话,朝堂马上就炸了锅,大胆的大臣直言:大明皇帝那九五至尊怎么可以随意出征?”

杨庭麟说:

“汉高祖二年,匈奴冒犯,高处亲自率军北征。同普通士兵一起吃饭,一同杀敌!”

朱元璋听了他的话,稍微动了一动心,他平生最喜欢拿汉高祖刘邦自比,因为他觉得两个人的处境非常的相似,都是平民出身,都经历过困难的岁月,最后同样得了天下。

会在很多举措上,他都有意无意的在模仿刘邦。

但考虑到汉高祖那次出征的后果,朱元璋想想自己还是不要随便出去比较好。

看到朱元璋表现出难色,群臣又指手画脚地痛骂,沐英毫不惊慌,不着急地上奏。

反正他和朱元璋情同父子一般,真的说错什么话,朱元璋也不会怪罪他的。

相邻推荐: 人间天国大明:我朱元璋又回来了朱元璋震怒,小县令私自赈灾大明:县令哭穷朱元璋被气炸了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