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制衡

作者:一瓶水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霸体巫师 破灭虚空 战场合同工 农家小福女 我能升级万物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攻约梁山 决战龙腾 诸天信条

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因为能看清其中的道路,所以禁止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是,国子监制度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缺陷。

洪武初年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更加恶化了。

特别是那些监生的出现,导致了国子监生的鱼龙混杂,最后不能补充科举。

“如果朱明远现在能立下这么大的功绩的话,陛下现在可以高兴地写书折了。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手中的奏折,开始写贺表。

写完课程表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是让朱元璋制定科举制度。

任昂不愧是玩弄笔墨的高手,在这次战斗的胜利中曲折地与科举制度联合起来。

他在奏折上首先称赞朱明远,说朱明远是万世不出的人才。

然后又说关于朱明远的新学,然后朱明远的新学很好,可以去朝廷为自己使用,是件好事。

但是,这样的话,学习新学的人才很难就任官职。

所以任昂提出了科举制度,建议将儒家理学的学生和新学的学生一起考试,然后择优录取。

这个方法看上去是为了新学子的入朝而给官提供道路,但最终目的是让朱元璋制定科举制度。

出了科举制度,科举又归礼部管理,当时采用不采用,还不是礼部算的。

任昂这一小算盘确实很精彩。

只是,他无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学学生太少了,能参加考试也不过是朱明远的四个学生。

关于其他学生,很多都没有完成基础教育,在谈论考试。捷报在朱明天下,应天府官员派遣了各派官员和政府机关。

这些衙役们手拿着铜锣,三五成群地走在应天府的大街和胡同里。

他们每次敲铜锣都大声喊。燕王殿下的朱明追随着远方的人逃到了北方,大破了蒙古人的旧巢,活捉了蒙古人的皇子。

那个声音在应天府的大街和胡同里一个接一个地回响。

应天府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欢呼,更有一部分平民在小巷里放鞭炮,比正月更高兴。

特别是朱元璋取消了宵夜禁令,传至应天府的时候,应天府一下子陷入了骚动的海洋。

虽然新年已经过了很久,但今天的事依然让老百姓高兴。

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都议论着朱棣和朱明远。

有些平民不知道朱明远是谁,所以到处打听。

因为有知道的事情,所以把自己知道的事情用油说了出来。

朱明远身高8丈,曾被形容为从天而降的神明。

从皇宫里他负责庆贺的队伍出来,向朱明远的家出发了。

这是朱元璋赐予朱明远的恩赐,当然,这不是正式的恩赐。

乐手们一扫而光,苏培盛走在最前面,嘴角都快被耳朵揪住了。

他转动身体,瞥了一眼后面的乐手们,大喊:“使出十二分的力量,吹吧。”

乐手们用力鼓起腮帮子。

各种各样的喜庆音乐,从这些奏折者的口和部下中流出。

乐手后面有一个扛着各种各样赏赐的壮汉,他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通济门路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苏培盛带着这个队伍去了朱明远的家。

这时的朱倩已经知道朱明远赢了。

只是,和喜欢的平民不同,朱倩的脸上有很多心跳。

朱倩坐在后室,福伯就跪在她身后,忠告她说:“少爷这个孩子从小就命在旦夕,公主您不必担心,而且,不是打了胜仗吗?打胜仗一定很平稳。不会有什么意外的事。”

虽然这样说,朱倩的担心一点也没有消失。

朱静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担心地说:“虽然赢了,但是我的这颗心一直不放心,一天看不到他,我一天都在担心。”

耳边响起了呼啸的声音,福伯站了起来,自言自语地向外面走去。“这是从哪里来的声音?但是,是谁结婚的?但是,今天不是吉日。”

刚说完,芸娘就从外面跑了进来。

“公主,宫中的恩赐来了。这是胜过明远的恩赐。急忙把公主拿出来,现在明远不在家。”福伯眉睁着眼睛笑了。

福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眼角的皱纹飞扬,笑嘻嘻地折了身子回来。

来到朱倩,在眼前笑着说。

现在松子不在家,你是主事人,快去主持大局吧!」

福伯这样说着,扶着朱倩,向外面走去。

一出去,福伯就扶着朱倩,小心翼翼地指挥部下把这些赏赐搬进来。

苏培盛跟着朱倩来到大厅。

一个大叔跑不了吧。说不好的话,又会变成一个大叔吧。」

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定会笑的。

但是朱倩的脸上没有什么笑容,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爵位,而是朱明远的安全。

“回去跟父皇说了,儿臣代替夫君说声谢谢。儿臣怀孕了,走路不方便,明远回来后,一定要让他进宫道谢。”朱倩说。

“公主的话,奴才一定要带过去。”苏培盛说。

……

大约半个月后,朱明远和朱棣率领队伍,终于出现在应天府外。

今天是洪武十五年二月中旬,朱明远和朱棣外出已经三个多月了。

在应天府城外十里的位置,朱标率领文武百官在这里等了很长时间。

这是最高的礼遇,蓄君率文武百官迎来了凯旋之军。

这里彩旗飘扬,彩亭连绵不绝,周围的树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彩纸。

文武百官的周围,有大量的乐手,这些乐手用力吹奏着。

朱标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翘首企盼。

朱标和文武百官的四周环绕着繁华的平民,他们想看朱明远和朱棣的风貌。

他们认为,能够立下这样功勋的人,天上的星星寄宿在凡间。这样的人,即使看一眼也能接触到很多幸福。

他们跷起脚,站在官道两旁,如果维持秩序的京营兵士没有和他们隔着官道,恐怕这些百姓早就走上了官道了。

相邻推荐: 人间天国大明:我朱元璋又回来了朱元璋震怒,小县令私自赈灾大明:县令哭穷朱元璋被气炸了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