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聪明智慧股~

作者:石头与水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信条 攻约梁山 决战龙腾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战场合同工 破灭虚空 我能升级万物 霸体巫师 农家小福女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魏年在中秋节前回到北京, 俩女师傅魏年没打算让她们在工厂住, 毕竟工厂里都是男人, 魏年准备安排在老宅。毕竟, 老宅自从夫妻二人搬到王府仓胡同后, 空屋子就多了起来。

这趟去上海, 魏老太太都念叨了一回,“就往回打了封电报, 叫人担心,先前去天津时可没说去上海。”

魏年笑,“这去找货的事儿, 哪里说得准。原是想着天津近,应能省些事,到底上海那边是最先干这一行的。我这去了, 也不能看一眼就回来,总得把事儿办好。师傅得请回来, 还有钩花边儿的钩针、钩花边儿的线,这一套也得给她们买回来。”

李氏端来茶水,魏年忙起身接了,“大嫂你歇着吧。”

李氏笑,“我没什么忙的,刚我叫大妹去咱们铺子还有帽子铺都说一声, 一会儿太爷、弟妹、阿银也就回来了。”大妹,王大妹。

魏年点点头,又问家里可好。

魏老太太道, “都好。就是你不在家,你爸爸忙碌些,铺子里这些事儿,就全是你爸管着了。”

魏年想了想,“待入冬后,皮子运过来,大哥就能先回关外回来了。”

“还是人少。”魏老太太感慨,“平时瞧着挺热闹,一出差就显出来了。”又同李氏道,“一会儿大妹回来,你再跟大妹说一声,叫她去赵家走一趟,就说阿年回来了,把你大姐、大姐夫、外甥们都叫过来吃饭。”

李氏笑,“刚一并交待给大妹了。老太太,我去羊肉床子买些羊肉,大姑姐爱吃这一口。”见魏老太太没意见,李氏就去操持晚饭了,临出门李氏问,“二叔饿不饿,我先给你下碗面。”

“不饿,飞机上吃过了。”

李氏这才去忙了。

魏老太太又拉着魏年絮絮叨叨的说起话来,无非就是说他这去上海的事没事先同家里商量不应该,“你也是成家的人了,以后有事多替家里想一想。我跟你爸没啥,是你媳妇,以前她无非就是每天跟着你过来瞧瞧我跟你爸,顺带脚儿的事儿。现在是见天的来,这是你一走,她心里没着落。妇道人家,担不起事儿。”

难为魏老太太能把儿媳妇过来的好意曲解成这样。

魏年纠正他娘,“我出门在外,她可不得过来多孝敬二老么。”

“你回来就好,我有儿子哪,用得着媳妇?”魏老太太将下巴一翘,心里得意的是儿子能赚钱,会跑生意。只要儿子孝顺她,媳妇敢待她不好?老人也有老人的狡猾。

魏年一笑,“这回去的仓促,多是按阿银开的单子给她补的货。有些个大件都是托运的,有些要随身带的,伙计坐火车回,我让他带着了。过几天就到家,阿萱特意给我发电报,让我给妈你买些梨膏糖回来,说这是润肺的,吃了对您身体好。”

魏老太太不领这情,“花的还不是我儿子的钱。”

魏年也是无奈了,说他娘,“妈你就是这张嘴硬。”

“放屁,这是说你妈哪。”魏老太太也笑了,悄悄传授儿子降伏儿媳妇的经验,“你这傻小子,不能光听媳妇的,你是一家之主,得叫她听你的,知道不?”

“成,那以后她再让我给妈你捎东西,我就不捎!”

魏老太太好悬没叫儿子噎死,笑着捶儿子两下,骂两句,心里别提多乐呵了。

魏年又说了俩女师傅的事儿,魏老太太咂舌,“这么千里迢迢的,俩女人就跟你奔北京来了?”

魏年点头。

魏老太太唏嘘,“这南面儿的女人胆子可真够大的,她们就不担心遇上拐子。”

“妈,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票每人就要五十块现大洋,谁会花五十现大洋拐人?”魏年道,“就是在上海,那么些往城里找活干的丫头妇人,十块大洋能雇俩人哪。咱诚心实意的买火车票,难道是拐子?”

魏老太太直念叨,“火车票要这么贵啊?”

“咱这不是为了请人来,跟人学本领么。”魏年道,“大妹现在不是住东配间儿么,把我们后院儿的屋收拾出来,让俩女师傅住吧。”

魏老太太道,“你们那三间屋我是想着,阿杰阿明都大了,现在你大哥不在家,他们跟你大嫂一屋儿没事。云姐儿得自己一屋了,到时正好让孩子们住。”后院儿这几间可真是北屋正房,魏老太太不愿给女师傅住。

魏年道,“东配间儿也不小,收拾出一间给女师傅住。我看大妹也是个勤快人,正好住一起。”

魏老太太没意见了。

母子俩说着话,陈萱魏银就回来了,陈萱见着魏年,眼睛里都是笑,她的性子总是有些害羞的,尽管是很仔细的把魏年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觉着阿年哥不论神采还是模样,倒比以前更好显,衣裳也是新做的,穿在身上特显高档,陈萱就放心了,仍只是一句简单的,“阿年哥,你回来了。”摸摸魏年杯里的茶不热了,陈萱立刻就给换了新的。

魏银的话就多了,“哥,你可回来了,事儿办得怎么样了?”

魏年与她二人细说一回,魏银瞪大一双美眸,笑,“唉哟,哥你连女师傅都请回来了,看来是个弄个花边儿厂,要不就白花这一大笔钱了。”从她哥去天津,再由天津转上海,请女师傅、买线,还是他哥这些天所费的心力,都不是小数目。

魏年笑,“看来这些天你们也都打算好了啊。”

魏老太太不以为然的横插一句,“成天在一起唧咕唧咕的商量哪。”

魏年没有细问,因为魏太爷回来了,父子俩到西配间儿说的话,陈萱又给送了趟热茶,毕竟眼下快中秋了,天儿越来越冷,西配间儿用的少,更冷些。魏年大致和父亲把到上海请师傅的事说了说,魏老太爷问他,“人也请了,线也买了,这是要开厂啊?”

魏年低声道,“上海的花边儿运到咱们北京,起码多一笔运费,先试着做做,内销这里不论天津还是青岛,都是热闹地方,不愁没销路。若是洋行,趁着有容先生和秦姑娘的关系,到时再走一趟上海,别人能有销路,咱也能找到销路!”对于外出跑生意的事,魏年没有半点儿发怵。

又道,“这花边儿主要是人工,原材料开销不大,无非就是些棉线。先用这事儿趟趟道,北京城说来也是好地方,可自从皇上没了,政府又往南京去了。现在给咱们叫北平,就大不如前。这几年,还不如天津热闹,天津还有天津港哪。爸,我瞧着,做生意还是南方要比咱们北方快些。”

“这没法子啊。不过这也不急,南方有南方的生意,北方有北方的生意。前几天,关外的皮毛过来了一批,质量不错。”

“还是得大哥亲自去了,掌柜伙计更用心。”

“是啊。”魏老太爷竟发出了跟魏老太太一样的感慨,“还是咱家人少。你们兄弟两个,就这样儿了,再往下头,你大哥屋儿里有阿杰阿明,这也不算辱没祖宗,以后就看你的了。非得人多,生意才旺。”

魏年真是服了他爹,都能这么拐弯抹脚的催他生儿子。魏年道,“容先生家里就他兄弟一个,你看人家事业做的,上海滩都大大的有名。”

魏老太爷抽着旱烟,巴嗒巴嗒,老神在在,“你要有容先生的本事,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魏年给他爹噎个仰倒。

待吃饭时,魏年才发现,他媳妇见他虽则话少,心里真是有他。陈萱回家时就吩咐小李掌柜,去饭馆子叫了俩菜,一个是厚德福的糖醋瓦块,这是厚德福的拿手菜,鲤鱼肉厚、泥土味儿重,可人家烧的就格外的香嫩。另一个就是天福号的酱肘子,这个也是阿年哥爱吃的。因着晚上还有赵大姐夫一家人,人多,俩菜都是叫了双份儿。

魏老太太知道是陈萱叫的菜,忍不住若有所指的说了句,“全北京城瞅瞅啊,也就咱家儿媳妇自己个儿从馆子里叫菜啦。”

陈萱对于魏老太太这种刁钻早就产生抗体了,笑道,“上海人爱吃米饭,没有馒头,阿年哥肯定吃不惯,我心里很是心疼他,就擅自做主了。也是老太太、太爷宽厚,要不,我哪儿敢啊。”

魏老太太也心疼儿子,说陈萱一句,“以后还得跟我说一声。”哪儿能不跟家里老人说一声就擅自到馆子里定菜啊,这胆子也忒大了。虽说是陈萱自己花钱,也是一样的。

“是,知道了。”陈萱笑眯眯的应一句。

魏老太爷笑,“阿年回来,这是好事。来,先干一杯。”吃过酒后,待魏老太爷先夹了一筷子菜,陈萱给魏年夹了块鱼,小声提醒魏年小心鱼刺,魏年夹个焦炸丸子给陈萱,小两口甜蜜的不行。

魏年又招呼着赵大姐夫喝酒,跟大姐说了在上海给她买了真丝围巾的事,魏金笑,“成,我也享享我兄弟的福。”

吃过饭,大家又一起在老太太屋里热热闹闹的说了会儿话,天色不早,魏年才带着陈萱回的王府仓胡同儿。

夫妻俩自有许多私房话要说,陈萱听魏年说容扬也一道来了北京,已经打算明天叫小李掌柜给容扬送草莓去了。魏年则是问了问家里的事,他出差有大半个月,家里也没什么事,就是花边儿厂的事,女人们把股权分配商量好了。魏年一听这丧权辱国的条约险没炸了,问陈萱,“你们怎么想的这股权分配啊!秦家那傻丫头凭什么就占二成半的分子啊!”这些女人到底会不会做生意啊,这次魏年到上海去跑花边儿的事,陈萱魏银就和秦殊商量着,把秦殊拉入伙,分子是这样算的,花边儿厂的事,四人平分,也就是说,魏年陈萱魏银秦殊,一人两成半。

对于自己媳妇自己妹妹这个,魏年是没意见的,可就秦殊,出什么力了就敢拿两成半!要搁魏年,顶多给秦殊一成!

陈萱耐心的同魏年解释,“阿年哥,阿殊真的帮着想了许多主意。现在我们搬了新店,就做衣裳这块儿,就比以前高级很多。现在我们分好几种,有现成的款式料子让客人挑。要是客人有自己的款式,都是客人说着,阿银画出款式来,先给客人看,客人觉着好,再做。阿银现在除了看店,还要忙做衣裳的事,有时她忙不开,就是阿殊过来盯着。阿殊经常过来帮忙,我们出了很多新花样,也找了几个好绣娘做绣花的东西。阿殊帮着出了许多主意。不说别的,就是画款式这一样,整个北京城都没有比我们更高级的了。因为别家还都是老师傅,他们可不会画这种西洋的款式图”

“这法子的确不错。”魏年也是很中肯的。

陈萱给魏年倒了杯温水递给他,继续说,“花边儿这生意,我想着,这不是什么大生意。不然,若是大生意,不至于咱们北京都是从外地直接进过来卖。阿殊不是那种太计较的人。咱们做生意,赚钱当然要紧,高高兴兴的也比什么都强啊。要真算的那么精,那阿殊帮着出这许多主意,要不要给她算钱呢?”

魏年喝口水,叹,“算了,两成半就两成半吧,随你们,反正是你们的生意。”

陈萱笑眯眯的看着阿年哥,魏年问,“那这花边儿厂,你们打算一人投多少钱啊?”

“现在用的钱不多,从我们店里出就行了。”陈萱说。

魏年挑眉,把话说明白,“那丫头拿两成半,出钱时别忘了算她一份儿。”

“阿殊哪儿有钱啊,她是挣的不少,可是每个月给家里打电话写信就没多少钱了。阿殊说,她这算是以聪明智慧入股。”

听秦殊这无耻话,魏年险没吐血,闲闲道,“她把那点儿有限的聪明智慧都入咱们这花边儿厂,以后岂不更笨了。”想到秦殊打电话的事儿,魏年不禁道,“这傻丫头不会是从北京往上海打电话吧?”

“是啊,听阿殊说,一个月就只敢打一回,长途电话可贵了,都不敢多说,就这样,打一次起码要十块钱。”

“真难为她现在还能吃得起饭。”

陈萱抿嘴直笑,与魏年道,“就这么着吧,要真是把厂子做起来,光咱家这几人也忙不过来,我看,阿殊做事挺好的。到时能跟着管一摊事儿。”

魏年也没再多说,毕竟,花边儿厂的事不大,他心下盘算,秦殊也在慢慢的跟家里恢复关系,以后兴许还有用到秦殊的时候,也就没再多言。

至于什么聪明智慧入股,这脸可真大!

真正以聪明智慧入股的是魏年,魏年把女师傅请回来,陈萱魏银就商量怎么招人学织花边儿的事了。可俩人算着,这招人学织花边儿前期投入当真有些大,要知道,招人就要付薪水的,北京城哪怕雇个老妈子,每月也要三块大洋的啊。哪怕只招十个人,一月支出起码三十块大洋,再加上两个女师傅的薪水,这开销可是不少。

还没产出就有这么大投入,陈萱魏银都有些舍不得,就是秦殊,成股东后也不那么大手大脚了。

陈萱说,“这织花边儿,说来也是一门技术。我们乡下有句老话,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说人有一技之长,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秦殊也说,“要是教她们技术还要给她们钱,是有些亏啊。”

魏银很赞同以前两种观点。

三人就犯愁起来,魏年闻知此事,说她们,“真是笨,这愁什么。谁说技术免费啊?咱们不免费,我千里迢迢、一张火车票五十块现大洋的把人请来,能免费教?世上有这好事?”

“可是不免费教,就是招来人,她们不会钩花边,咱们的花边儿厂也开不起来。”魏银道。

魏年啧啧两声,坐炕头儿指点江山,“花边儿厂跟教教技术是两码事好不好。技术哪儿能免费啊,咱请来的花边儿师傅,包吃包住,包来回车票,一年四季的衣裳,每月三十块现大洋的工资,前期投入这么大,技术再不能免费的!非但不能免费,咱们还得收钱,一月五块大洋,三个月包教包会包给找活儿。花边儿厂急什么,先开个教钩花边儿的学校,教技术,收学费,给找工作,而且,保证学成后每月收入不少于五块现大洋。”

对于魏年这神来之笔的主意,三人都惊呆了!

至于聪明智慧入股,老爸是上海教育司司长的秦殊秦姑娘,你发光发热的时候到啦!

作者有话要说:  ps:第二更到~~~大家晚安~~~晚上要去看电影,今天两更~~~~关于民国打电话,这里有一点广州的资料,真的是,超级贵啊!!

打电话的开销:打电话可就非常非常贵了。民国时期广州通讯还算发达,自动电话安装得很早,比上海都早,可是在民国十九年,私人安装一部电话,需要交给广州市自动电话管理所350圆的初装费,另外每月还要缴6圆的月租费。当时广州市市长月薪还不到300圆,一个月的薪水都不够装一部电话。那时候临街商铺偶尔也会装上公用电话,每5分钟计价一次,不到5分钟的通话也按5分钟计算,每次收费是0.6圆。如果打国内长途,每次收费最高可达5.5圆,平均每分钟收费1圆以上。前面说过,低级教员一个月能挣几十块银元,算下来一个月薪水还不够拨打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所以你能想像得到,民国时的广州,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有可能安装电话,只有非常有钱的阔佬才会经常打电话。

作者_石头与水_其他书: 美人记 玉玺记 龙阙 千山记 野心家
相邻推荐: 秦虎吞噬九天诀苍天翻云计佛光龙影重生激情岁月:捍卫祖国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