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 110 章

作者:青律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战场合同工 诸天信条 攻约梁山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决战龙腾 破灭虚空 我能升级万物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农家小福女 霸体巫师

其实除了那五种之外, 还有大量的会子、关子、铁钱、甚至是茶引、盐引, 都是市面流通的货币。

辛弃疾在临国的主要支付手段, 是刷二维码,用来购买书籍和临粮企业开设的各种便利店里的商品。

除了扫二维码以外,只有纸币和铜钱两种交易方式,其中铜钱最为麻烦——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使用这个了。

而当他回到临安城小住的时候, 不仅要备着一贯一贯的钱, 还要留意不同商铺交易用的五花八门的货币。

买小物件还好说,若真要买些贵重的东西, 支付手段要商量半天才能确定。

“而如今市面上流通最广的钱引,根据微臣的观察,有以下几个原因。”

辛弃疾转过身去,在黑板上下意识地写了个简体字,他顿了一下, 面不改色的把后面的字都换成了繁体。

不置钞本,不许兑换, 随意增发。

每一个都是致命硬伤。

赵构看着他一一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又瞥了眼略有些突兀的第一个简体字,把某些心思按了下去。

皇帝也好, 文武百官也好, 都不是傻子。

哪里出了问题,别说这一代人,就是往前一百年,从前朝廷里的那些人也能瞧见这事情不对劲。

可是人人都能观察问题, 没有多少人能解决问题。

“你先停一下。”

那中年男人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皱眉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问题在于,单纯发行交子或者钱引,百姓不肯用。”

这是他们早就认知到的事情。

当市面上同时流行银锭、铜币和纸钱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让‘有价值’的金属制品留在家里储藏,用容易破烂折损的纸币去完成交易。

也便是劣币驱逐良币。

而又因为钱引务是三年一置换,这些纸币不能够被即时的更新和替换,而且在市面上流通的越来越频繁,价值也在不断折损。

“纸币方面,确实与防伪和制造工艺有关系,”辛弃疾看了眼这一殿的臣子,反问道:“但是如今已进入了钱荒时期,对吗。”

金国因为铜矿和铸铜工艺的落后,长期以来没有稳定的自行货币,而是被动的进口宋国的钱币,算另一种程度贵金属储备。

但不仅仅是金国在进口铜币和铜器,其他海外国家如高丽、日本以及更遥远的国度,都在以数倍高于原价的价格在大肆收购铜币。

两年前,宋朝一年的铸币量是十万贯,可卖出海外的铜币也有十万贯。

更麻烦的是,民间有大量的富人在私自铸造储藏铜器,市面流通的铜越来越少,铸铜的工艺迟迟没有进展,发行货币的能力也非常弱。

这样下去,不管是金国还是宋国,经济崩溃都是迟早的事情。

辛弃疾虽然不是经济学家,可也能够从书中给出的各种例子和分析里看出结局。

这个问题不遏制,那么必然纸币会彻底失去信用,百姓会转用金银或实物交换进行交易,而这种以物易物的关系非常脆弱,一旦有天灾降临,生产力再度下降,情况会陷入极端的困境。

一旦经济体系崩溃,战争必然爆发,人们需要重建政府以重拾政府信誉,来发行新的货币来维持生活。

“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要一起说,”辛弃疾加重语气道:“但是禁铜令事不宜迟,请陛下明鉴。”

赵构听着他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析完,已经脸色铁青:“汤思退。”

“臣——臣在!”

“传朕旨意下去,从即日起,全国推行禁铜令——严禁销铸铜器,严禁私自大量窖藏铜器,严禁出口铜钱,由官府回收铜制品!”

那宰相心惊胆战地听完他的一通命令,用非常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辛弃疾,匆匆的行礼告退。

在几年前,完颜亮还是皇帝的时候,金国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

当时这消息传回宋国的时候,也有臣子蠢蠢欲动,还希望在铜币里掺杂锡,用来降低造钱的成本。

可这些东西对于大部分文臣而言,都是让人一头雾水的议题。

他们没办法抽丝剥茧的看见事物的真相,没办法理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辛弃疾一口气说到这里,已经略有些疲倦了。

他本来就有些感冒,喉咙现在都有些微微发疼了,可并没有人示意他先坐下来喝口水。

臣子在皇帝面前奏事,如何能这般的娇生惯养!毫无仪度!

“你说,第二件事怎么回事。”赵构已经听得有些倦了,直接唤了个小太监过来揉肩捶腿,端着一盏茶懒洋洋地问道:“怎么个意思?”

幼安再开口时,声音都有些低哑。

“如今临国和宋国之间交易往来,多有奢侈品、轻工业产品、军备品的进口,而出口的大多为手工艺品,比如布料、绸缎、瓷器等等。”

他意识到赵构略有些走神,其他人的表情也越来越茫然,只转身去旁边捧了一只哥窑的墨纹梅花瓶,重新吸引回其他人的注意力。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他举起这只花瓶,示意大家看一看这个东西:“假如一年卖四箱这样的瓷器,可以赚四百两银子,临国卖一箱玻璃制品,假设也可以赚四百两银子。”

“一年的进出只有这些,便是无贸易差。”

可是,如果宋国只能卖出去两箱瓷器,却要进口四十箱玻璃呢?

那么实物交换不能相抵,还要倒给几十万的贵金属过去。

临国银行和财政院的人都态度非常坚决,在支付方式和关税方面态度强硬,而且宋国确实需求临国的商品和武器,不可能不做这笔交易。

“你到底想说什么?”赵构不耐烦道:“无药可救,就这么等死算球?”

“不,官家,”辛弃疾深呼吸了一口气,认真道:“招商引资的事情,真的不能拖着了。”

“大胆!”旁边的几个高官变了脸色:“铺垫这么久,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刚才陛下还为你辩护,你恐怕是真的收了临国的多少好处!”

“招商引资之事完全是被临国牵着鼻子走,多少条款根本看不清楚里头藏着多少算计,签了这合同只会把更多的钱交给临国,你安的什么心!”

“官家,这辛弃疾其心可诛,分明就是早就等着分他一瓢羹!”

“官家三思,切勿着了这个人的道!”

“什么工厂什么生产线,都是些妖魔鬼道!”

“够了!”辛弃疾直接沉了脸色,转身看向那几个叫嚣的最为用力的官员,沉声质问道:“你一再阻拦轻工业兴起,不就是怕自己族下的丝绸生意受了影响,从此卖不出去了吗?!”

“还有你,”他看向另一个人,声音顿挫有力:“你平时负责接洽玻璃进口的事情,如今不就是怕临安能自己生产玻璃以后,自己再摸不得油水了吗!”

他早就接临国那边信息网和从陆游那里套出来的话,把这些人都摸了个透。

“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江山社稷,说是为了大宋子民,可到头来不就是生怕自己少分一碗肉,不顾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也要把这粪水似的脏污都泼到我的头上!”

赵构抿着茶,仿佛根本没有听见朝堂已经开始互相争执,如同那斗兽场外的观众一般,在事不关己的看他们互相争斗。

“想要让百姓能够生活富足,想要让钱币能够有原来的价值,只有发展生产力和科技,让铸币和造钱引的工艺不断精湛,让耕种的粮食能够丰产,让工场工厂都能开设起来,更多的流民有工可务,更多的钱能流回百姓的手中,才能缓解这附骨之疽!”

辛弃疾已经隐忍了太久,索性一口气把这些话都说个干净。

“只钻研诗书春秋,只看道德之论,如何能铸好铜币,如何能让秧苗不受虫害,又如何能治水抗洪保卫国家!”

“辛弃疾!你过了!”陆游知道再不让他闭嘴这孩子就活不长了,只起身佯装出一副厉色出来:“这种话如何能说出口!是不是读书读坏了脑子,还不跪下来伏罪!”

辛弃疾看见那双熟悉的眼睛的时候,才从头脑发热的状态里恍然走了出来,只强行扯了个笑容,缓缓跪了下来,冷声道:“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刚才那几个被戳到痛处的人也恨急了这不知轻重的后生,又有人阴阳怪气的嘲讽道:“这出去读了会书,是不一样啊,都会指着鼻子骂我朝重臣了?”

赵构冷眼看向那出声讥讽的臣子,后者立刻闭了嘴。

赵构不喜欢这套言论,也不喜欢这种被动的感觉。

就好像他遇到了云祈时的那种感觉一样——

他在这些沾染了临国气息的面前,仿佛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可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听他们的话,听他们那一套又一套莫名其妙的言论,自己就跟个傻子一样的什么都不知道。

认知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有时候是非常能让人自我憎恶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虽然一个个都说要恭谦要谦逊,可那都是做样子而已。

赵构比起所谓的面子,所谓的圣贤之说的正统性,更在乎一个字,那就是赢。

他要赢。

他要夺回这赵家的江山,他要让宋朝绵延千秋万代,更要把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干净,免除后患。

为了赢,他可以忍很多事情。

就像当年为了活,他可以在金国皇帝面前当一条毫无尊严的狗一样。

“陆游,你管教不严,罚俸半年。”

他揉了揉眉头,声音疲倦:“带他下去吧。”

朝中的许多人微微变了脸色。

这已经是在默认同意他的观点了。

要知道,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如果是其他人,早就应该论罪流放甚至斩首才对!

可是陛下仅仅只是罚了那陆游的俸,还让他把那毫无礼教的后生给全须全尾的带了回去!

如今——如今是要变天了吗!

-2-

辛弃疾被带出殿外的那一刻,直接被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

这一巴掌打下来,左脸立刻跟被烫过似的生出灼痛出来,脑子里的所有情绪也被瞬间清空。

辛弃疾没有捂住被打的脸,只愕然的看向陆游。

身体本能让泪意往外蔓延,又被强行按了下去。

对方似乎在带着他避难似的,加快了脚步匆匆地往安全的地方走。

等走到一个安静无人的角落里了,陆游才猛地转身回来,怒道:“你不要命了吗!”

那青年怔怔地看着这长辈,半天没有说话。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说的那些书我都看过,你想做的事情我也都明白——”陆游越说越快,语速急促到差点呛到自己:“可是你如果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治国谈什么忠君!”

辛弃疾听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心里突然疼了起来。

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忠君的人了。

他对这一点非常的清楚。

他依旧爱这个国家,爱这一片土地,但他忠诚的不是那个高不可攀的皇帝,更不会对着他摇尾乞怜——而这一点,却刚好是那一殿臣子最擅长的事情。

他接受了这些教育,认同了那些观念,越来越习惯平等的姿态和开放的讨论氛围,如今想再回头,根本做不到。

“你还在发什么呆!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吗!”陆游气不打一处来,一拳砸在他的肩膀上,只希望这黄毛小子能清醒一点:“你一时让那些大臣难堪的下不了台,自己是占着理了——可他们呢?他们必然要讨回来,必然要想法子让你更被折磨更残忍!”

“他们哪里在乎什么民生死活和道理的对错,他们会恨你,会整你,会想着法子弄死你!你懂不懂!”

在这么多人面前当众让这些人下不了台,哪怕是为了江山社稷也好,为了百姓生活也好,都不会被原谅的!

也正因如此,别说辛弃疾了,就是他陆游以后也要夹着尾巴做人,也不要指望什么升官不升官了,能平安老死在临安城都是祖宗保佑!

辛弃疾听着他急切而烦躁的一通数落,突然笑了起来。

多可笑啊。

一群人急吼吼的把自己送去读书,送进江银城里学习,送进学校里去寻找所谓的‘制胜之道’,到头来却根本不接受这个真相。

“你说,”他缓缓开口道:“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不是早就知道这就是真相,但不肯做那个承担改变后果的人,所以才一直拖着等我来顶罪?”

陆游骂到现在脸都红了,只啐了口唾沫道:“你早该明白!”

从古至今,这改革的事情之所以难以发展,就是因为需要有人出来担着事,需要有人为这一切背书背锅背罪!

这孩子被人利用到了这个地步,总算是明白过来了!

“陆大人,”辛弃疾的笑容越来越苍白:“其实皇帝也早就懂了,却不肯出口做决定,对吗。”

谁也不想承担后果,也不想背上千古的骂名。

他们在等着他,就如同等着一个无关紧要的猎物。

而他自己,却还在一心一意的想着如何能让宋国重回当年的辉煌,如何让百姓们不再受日复一日的苦楚。

“你说,其实皇上他自己,其实也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吧。”

他要的,是能夺回那些领土,是能够书写一世的荣光。

只是这荣光,刚好要把这国家复兴回来才可以写,是吗。

陆游从来没有这么后悔过。

他真后悔自己当初看了那一箱子的临国书,如今竟然没法子骂这孩子异想天开没有家教,反而能设身处地的懂那幼安在痛苦什么。

“这里的风波我来挡着。”他叹了口气,拽着辛弃疾的袖子就往北走:“你收拾东西,立刻回江银城,没有我的口信不要回来,绝对不要回来。”

辛弃疾略有些踉跄的被他拽着,忽然又开了口:“陆叔。”

“嗯?”

“皇上是支持这些的。”他惨然笑道:“罪名虽然都扔到我们两身上了,不忠不孝的罪过都归我们两了,可工业区的事情,终于要开始了。”

陆游匆匆地赶着路,生怕后面有侍卫追过来把他们带走:“你想说什么?”

“陆叔,如果,如果陛下同意让所有人参与投资的话,”辛弃疾咬牙道:“你一定要入股,能拿出多少钱都拿出来。”

“幼安给您养老送终,您千万别心疼钱。”

陆游脚步一顿,又是叹了口气。

“知道了,你这蠢货。”

辛弃疾被送上了返回江银的车队,当天晚上就被送了出去。

守门人也看见了他的脸,并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他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小区里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个人。

一个人走在黑暗之中,就好像在虚无里寻找着什么东西。

他看着满天的星辰,突然想起来柳恣曾经带着自己去看那死亡的星云,还有璀璨而又无尽的苍穹。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独一人将此火高高举起。”

“——我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他下意识地抚上脸颊,却没有摸到泪。

那便是心里在痛哭了。

信仰在坍塌,曾经的向往和景仰全都灰飞烟灭。

他仍然记得赵构坐在高高的台上,那副事不关己的看戏般的神情。

辛弃疾缓缓地往前走着,一抬头却发现家里亮着灯。

是柳恣的房间。

他回来了?

青年站在楼下沉默了一刻,只对着镜子管理好表情,深呼吸了一刻才终于坐电梯回了1203.

指纹锁在开门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客厅的灯是暗着的,柳恣的卧室门下漏出暖黄色的光出来。

细碎的犹如流苏一样。

幼安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靠近了那扇门,脑子里乱糟糟的,根本没有组织好语言。

他还没来得及伸手敲门,就听见了厉栾和柳恣交谈的声音。

现在是周末,柳恣估计是回家复诊身体外加休息的。

由于客厅实在是太安静,他隔着门都能清晰的听见他们在交谈什么。

门也没有关严,露出一条小缝出来。

“阿露失恋的这个事,确实挺难熬的,”厉栾低头给柳恣削着苹果,懒洋洋道:“她男朋友虽然是个傻逼,但她未必走的出来。”

“那妹子人挺好的,”柳恣一只手撸着已经熟睡的墨墨,漫不经心道:“她是走不出戒断反应出来。”

失恋就和戒毒一样,从前供给的那些欢愉和亲密感瞬间抽离,会让人折磨的半夜都睡不着觉。

很多人扛不住戒断反应,用思念前任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和不安感,甚至是找回去请求复合,其实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扛不住这种戒毒一般的痛苦。

一段关系如果太亲密和长久,大脑就会形成奖励机制,不断地分泌让人愉悦的东西。

猝然抽离的话,会让人恍惚甚至开始自责自罪,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

柳恣笑的风淡云轻,显然对这种事很有经验了:“那是她自己的劫数了。”

“但是话说回来,柳恣,”厉栾把一块苹果递给他,自己也开始啃另一半:“你不是有两个前任,其实没有犯底线内的错误,当初要是继续在一起,不也挺开心的吗?”

“因为没有未来。”柳恣很认真地坐直了,解释道:“判断一段关系,到底能否长久走下去,对我个人而言非常重要。”

如果有些错误只是为了讨好对方而佯装改正,时间久了又暴露出来,这段关系还是会折磨自己。

不管是恋爱也好,亲子关系也好,甚至是职场里的某些关系。

如果有些东西是自己介意的,哪怕为它隐忍再久,最终还是会介意下去。

至少在恋爱和工作上,人有拒绝的权利。

“没有未来,所以你连过程都不想享受了?”厉栾啃着苹果琢磨道:“咱们两这要是孤独终老,参政院估计就一堆绯闻了。”

“关系发展的时间越长,脱离的时候就越痛苦,不是吗?”柳恣摆了摆手,又接了一块苹果道:“我可不想因为一时之快而让自己长久的忍受折磨——在关系结束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非常难熬。”

门突然被敲响了几声。

辛弃疾略有些窘迫地推开门,露出抱歉的神情来:“不好意思……我刚回家,刚好听见你们在聊天。”

“没事没事,”厉栾晃了晃手里的柚子:“一起过来聊天吗?”

“我……我本来没想着偷听的,”辛弃疾只感觉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局促不安道:“可是你们讨论的事情,我很在意。”

他没有恋爱过,也暂时不关心恋爱的事情。

可是他很在意……这所谓的关系,和所谓的脱离。

他已经忍受君父之论的这套体系很久了。

从一开始的略有不适,到现在的折磨,就连自己跪下的时候,心里都在冷笑。

他已经无法再效忠这个帝王了。

可是,如果跟随内心的欲望,在原来的道德体系里,自己就是叛国贼,是道德沦丧,是败类,是见利忘义的奸贼。

但再摁着他的头对着那并不是真龙化身的男人三跪九叩,他会本能的想要作呕。

这其中仅仅只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奔波来回于临国宋国的每一天,他都无比煎熬。

那些人全都是学着四书五经,甚至出身于名声显赫的世家大族的人。

可他们满口的道德仁义,又有几个真正在意这个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又有几个人真正在乎百姓的死活?

太失望了,甚至可以说,

好绝望啊。

卧室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辛弃疾一个人低低诉说的声音。

以及柳恣剥柚子的声音。

厉栾轻抚着这年轻人的背脊,让他放松下来。

“我觉得很迷茫……”辛弃疾喃喃道:“陆叔为了保护我,把我紧急送回了江银城,一个人去扛下其他人的非议和为难。”

这让他觉得内疚和痛苦,更让他厌恶有关那宫城里的一切。

厉栾看了眼在专心剥柚子的柳恣,沉默了一会儿。

“君主制,是把国家当成家族的私有物,把权力当成自己的所有品,对吧。”

“民主制,人们委托权力给更合适的人,让他们参与管理这个国家。”

“但是,幼安,你要明白一个道理。”

“这两者,是平等的,至少在我的理解里,这两者都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别。”

厉栾看向他的双眼,语气平静而温和:“你想倾向哪个,都只是一种选择。”

面对一个平等的选择,是没有道德枷锁,没有利益纠结,不用理会其他人的非议和责难的。

就如同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同性,是不是双性恋。

就如同番茄炒蛋到底是加糖还是加盐一样。

在这个选择上,你是完全自由的。

作者有话要说:  陆游真的很护犊子了……看着他怼天怼地慌的要死,还超嘴硬=l=

=========

参考文献:

刘玉,刘松源.南宋货币问题解析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4(24):283-285.

柳平生,葛金芳.基于货币需求的南宋钱荒成因新探[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31(02):51-69+7-8+12.

郑壹教. 南宋货币与战争[d].河北大学,2012.

=====

新的一个月也要努力日更九千呀qwq

谢谢volpe的十四个□□qwq

谢谢所有小天使的打赏评论和追更,不放名单打扰阅读了。

有大家陪伴着感觉好棒_(:3∠)_

晚安啦宝贝儿们,祝你们今晚也做一个超级棒的梦。

=======================

部分资料摘录(出处就不标了):

原文都很长……就挑一些相关的给感兴趣的朋友们看下。

禁铜令的时间跟这本书刚好吻合,只能说是很奇妙的巧合了23333

1、据史料记载,自 1162年至1264年间,共发布禁止销铸铜钱、回收铜器的政令17项, 禁止铜钱流出国外的政令15项。这些政令并未给南宋的“钱荒” 带来缓解,到南宋末期,铜钱反而从流通领域退出,纸币取代了铜 钱。

2、根据会子的超发情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68-1188年,孝宗 在位时期,由于对会子采取谨慎策略,发行界制得到很好遵守,会子增发较为缓慢,币值稳定,物价平稳。当时宋孝宗曾对大臣说 过:“朕以会子之故,几乎十年睡不着”,当权者谨慎之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阶段从1189年-1208年,光宗在位时期,由于开禧用兵,三界并用,导致会子的发行突破亿贯大关,可视为南宋通货膨胀的始点,在此期间会子超发3倍以上,但与以后相比,尚属于轻微通货膨胀。

第三阶段从1209年-1246年,宁宗在位时期,由于对金、蒙古的持续战争以及临安大火等,会子增发呈加速趋势,会子超发5倍以上,已属于重度通货膨胀。

第四阶段从1247年-1274年, 度宗在位时期,会子的超发已处于无序状态,尤其发行一种新的纸 币“金银关子”,使物价涨升到新的高度,达到南宋时期的最高 峰,已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直至南宋政府覆灭。

3、绍兴年间的殿中侍御史王珪甚至提出,当时铸造铜钱成本是“毎用十七钱而得一

钱”,按照李心传的说法计算,每铸造一千文铜钱的话,大约要花

一千七百五十至二千四百文铜钱不等,这个亏损量也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停铸

铜钱就成了一种很自然的想法,事实上南宋朝廷中对于停铸铜钱确实也是议论纷纷。

相邻推荐: 娱乐全能奶爸穿越到琉球当世子大明帝国之征服全球搞笑在韩娱特工全球